第965章 上海警戒(一)(1 / 2)

雖然日俄戰爭對上海的航運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北上的航線幾乎完全中斷了,但對上海的經濟卻並沒造成什麼不利,反而讓上海地區的經濟更為繁榮發達了。原來日俄開戰之後,在遼東、朝鮮經營的各國商人們自然紛紛撤資逃離戰亂,而距離戰場最近的經濟區就是上海,因此這些資產大半都轉移到了上海,大量的資本湧入上海,自然推動了上海的經濟發展。

而且日俄兩國為了戰爭的需要,都會對外購買大量的物資,上海作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經濟和物流集散中心,自然是雙方購買物資的首選地區,由其是日本,本土的物資匱乏,對外的依賴程度遠高於俄國,因此90%以上的物資都是在日本以外獲得,在開戰之後日本獲得的物資有一部份是由華東政府供應,但雙方的關係惡化之後,上海就成了日本獲得物資的主要來源地,不僅促進了上海的經濟發展,並且還帶動了上海的航運業。

上海新區現在己成為上海地帶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區,在這樣優越的大環境下,何況這兩年多的時間裏,還為華東政府釆購了大量的物資,因此經濟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現在上海新區裏的常住人口達30餘萬,流動人口10餘萬,工廠、企業600餘家,每天在海陸兩路關口進出的商品、商隊、人員幾乎絡繹不絕,隊伍排得老長,每個月的關稅收入都可以達到近百萬銀元。而上海新區政府為了解決海關的關檢、納稅速度,采取了24小時不間斷的通關檢查。

這時在上海新區與上海老城交接的關口上,人聲鼎沸,六個過關通道都排長隊,每個過關通道的海關工作人員都在認真的檢查過關的商品,雖然是人多紛雜,但卻是秩序仍然。

在第1號的過關通道上,正是一支大商隊進關,這支商隊共有30餘輛馬車,規模是在場的商隊中最大的,而且走在前麵的領頭人率先進入通道,對檢查人員施了一禮,道:“各位關口大哥,辛苦了、辛苦了。”

守衛通道的海關檢查小隊隊長道:“你們是那裏來的商隊,快點過來檢查,不要擱誤了後麵的商隊。”

領頭人忙道:“小人是有免檢證的,直接報進口關稅就可以了,不用檢查,也就不勞各位大哥的麻煩了。”說著趕忙將免檢證遞了上去。

原來隨著上海新區的發展,新區政府對一批在新區經營時間較長,商業信譽較好,或是華東政府重點扶植的企業工廠施行過關免檢製度,由企業自行上報過關的關稅,簡化過關的手續,方便企業的經營。

不過檢查隊長並沒有接免檢證,道:“前天新區政府有通知,由於近期有敵對人員企圖在上海新區製造恐怖襲擊,因此上海新區政府當進行為期3個月的警戒時期,在警戒時期內,將一切從嚴,免檢證無效,等警戒時期過了以後才恢複使用,並且順沿有效時間。公告就在關口的路口公告欄裏,你沒有看見嗎?你們的商隊必須接受檢查,不能免檢通過,希望你們配合。”

原來就在三天以前,上海新區按照青島行政院的要求,由新區政府和上海辦事處聯今成立了上海新區安全保衛專項工作組,負責維護上海新區的管理、治安、保衛工作,由楊育新和劉瀾濤擔任組長,兩人的權責並列,凡關係到上海新區的管理、治安、保衛事務,必須由兩人共同簽字才能生效,如果兩人的意見相左,不能協調,則上青島行政院裁決。當然工作組負責的事務隻限於上海新區的安全問題,其他如行政、經濟、文教等事務,則仍然由上海新區政府負責。

工作組成立以後,劉瀾濤立刻提出了兩項建議,一是要求對上海新區進行一次全麵的大清查,理由是敵人有可能己經混進了上海新區,借這次清查,偵別可疑份子,就算沒有找出可疑份子,也能夠找到上海新區在日常管理中的漏洞;二是加強進出口的海關檢查,對有人員、商品都要嚴格檢查,不留任何漏洞,更不能留於形式,對日常的檢查,不僅要嚴格執行,而且更要加強抽查的頻率和突然性,隻有這樣才能減少敵對份子混入上海新區的可能性。

楊育新對劉瀾濤的第一個建議到沒有異議,但對第二個建議就有所保留,因為檢查得過於嚴格、抽查得過於頻密,對上海新區的經濟貿易、招商引資都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如取消了海關免檢證,就會損害到新區政府的政治信謄,不過楊育新也沒有全盤否定劉瀾濤的第二個建議,認為可以在一定期限內采取嚴格檢查的措施,這樣就可以把不利的影響降到最低。

劉瀾濤考慮了一下之後,也接受到楊育新的要求,於是雙方協定之後,決定將嚴格檢查的期限定為3個月,因為戰爭肯定會在一個月內開始,因此日本人有所行動,也必然會在這一個月內動手,而就算日本不動手,經過了3個月的整頓之後,劉瀾濤也有信心將上海新區內潛伏的敵對份子清理幹淨,並且給上海新區建立起一道防護牆,那麼就算再重新放鬆,也不用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