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直拓道:“先生能夠算到英法兩國必會出兵幹涉,海外華人中的人材眾多,又豈能想不到,因此也必有準備,何況英法兩國出兵幹涉,尚有四忌,第一英法兩國位於歐洲,離中國不遠萬裏,如此勞師遠征,於軍不利,這次俄國艦隊遠道而來,既使海外華人不出手,也會被我聯合艦隊全殲,便是例子;第二英法的關係雖然緩和,但畢竟尚未結盟,不僅要麵對徳國的壓力,而且互相之間也尚要防備,也不可能盡全力對付華東政府;第三英法兩國遠涉重洋,必然是以海軍為主,陸軍為輔,而華東政府畢竟己在中國大陸立足,如無陸軍登岸,隻靠海軍封鎖,也難有大較;第四華東政府非清國可比,不僅深得民心,而且海陸兩軍均非弱者,海外華人中多有善謀能戰之輩,又以逸待勞,熟悉地形環境,英法兩國遠涉重洋,不僅勞師遠征,耗廢錢糧,人地兩生,水土不服,均為兵家大忌,因此我才認為,英法兩國出兵,也不會是華東政府的對手。”
伊藤博文聽了,心裏卻頗不以為然,認為宮本直拓所說的這些理甴有些牽強,有些誇大了英法的劣勢,如將英法軍隊和俄國艦隊的遠征相比,顯然是不適合的,因為俄國在印度洋、太平洋沒有殖民地,因此艦隊在航行途中得不到補濟修整,而英法兩國的殖民地眾多,走到那裏都有自己的港口,可以得到充份的修整,而且英法兩國離中國雖遠,但英國有印度這塊殖民地,法國也有印度交趾,盡管也不能算近,但也大大縮短了兩國的補濟線。
不過這些話伊藤博文也沒有說出來,因為宮本直拓說的這些情況也確實是客觀存在,隻是影響大小的問題,但這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情況,隻能等事情發生之後再判斷,是爭不出什麼結果來。另外以前宮本直拓也多次提及到海外華人,一直認為他們才是日本的心腹大患,但伊藤博文始終把海外華人的威脅放在俄國之後,現在看來,確實是如宮本直拓所言的。
另外伊藤博文對宮本直拓提出和華東政府談判議和十分讚賞,作為國家戰略,在開戰之前就必須要考慮到怎樣結束戰爭,作為政治家,更是要考慮如何更好讓戰爭為國家的政治服務,而不是讓國家政治被戰爭所綁架,在整個日本,有這樣清醒頭腦的人確實不多。
而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伊藤博文也認為可以考慮和華東政府進行談判,但現在並不是最好的談判時機,最好是在日軍撤出遼陽,人民軍陷入和俄軍苦戰,英法兩國又對華東政府強力施壓,才是最佳的時機,不過伊藤博文也知道這種最理想化的時機未必會出現,但也應該選擇一個最適當的時刻,不過顯然不是現在,因此伊藤博文也不想和宮本直拓爭論,道:“宮本君提醒得是,我會在適當的時候促成和華東政府談判。”
宮本直拓則暗暗歎了一口氣,因為他聽得出來伊藤博文的敷衍之意,不過宮本直拓也知道自己所說的這些理由,特別是英法兩國不是華東政府的對手,確實是有些站不往腳,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自己總不能告訴伊藤博文,海外華人是來自未來的穿越者,帶來了未來世界的先進軍艦,可以秒殺這個時代的一切軍艦,隻好找一些牽強生硬的理由,也難怪伊藤博文不會相信,因此也隻好道:“那就有勞先生了。”
這時伊藤博文道:“宮本君,你現在是什麼軍銜?”
宮本直拓道:“中校,馬上就要晉升上校了。” 雖然宮本直拓策劃組織得上海襲擊事件並沒有起到阻止華東政府參戰的目地,但確實給上海新區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而且在華東政府己經參戰,並且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因此更要樹立一個抗擊華東政府的形像,於是宮本直拓就成為一個標杆,得以晉升。
伊藤博文點了點頭,道:“很快啊!”
雖然上校不算什麼高軍銜,但宮本直拓服役才4年多的時間,而且年齡還不到40歲,又不是藩閥世族出身,能夠有論資排輩極為嚴重的日本陸軍,晉升到上校確實是十分難得了。
伊藤博文又道:“不過以你的見識、才能,幹情報工作也是大材小用了,而且上校軍銜顯然是不夠的,但像你這樣平民出身的人,在軍隊中晉升到上校軍銜己差不多是你的極限了,除非你能夠直接在戰場上取得重要的戰功,否則要晉升到將級,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甚致更長。”
宮本直拓怔了一怔,不明白伊藤博文為什麼會對自己說這個話題,不過伊藤博文的話也確實讓宮本直拓頗有感概,他來到這個時代己有近6年時間,盡管擁有超前的知識和閱曆,但這個時代的日本,等級森嚴的程度比他穿越的那個時代要更嚴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