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日軍在遼陽外圍建立陣地的時間並不長,工事也是以坑道為主,堡壘都是土木結構,隻有極少幾個堡壘是采用混凝土結構,一來是這個時代的水泥工藝還十分落後,中國幾乎不產現代意義上的水泥,而日本國內的水泥產量也不高,運需又困難,因此沒有多少水泥;二來是以前防禦人民軍主要是沿遼河布置防線,遼陽隻是二線,因此在與人民軍對持的幾個月中,日軍主要是經營遼河防線,但日軍中誰都沒有想到花了不少心思經營的遼河防線,在人民軍的裝甲列車炮麵前根本不堪一擊,連一天都守不住。
俄軍防守遼陽時,到是建了大量的陣地,雖然在戰爭中被催毀了不少,但還是有一些可以繼續利用,隻是這些陣地大多都在遼陽南麵,現在人民軍是從遼陽西麵進攻過來,因此日軍能夠用得上的並不多。
人民軍的火炮部隊首先對日軍陣地開火的是155毫米榴彈炮和125毫米榴彈炮,這兩型火炮的射程均達到10公裏,而且威力大,殺傷範圍可以達到40-60米,對坑道也有一定的毀傷作用。炮口噴出的一道道橘紅色火舌,在黑夜之中顯得十分的醒目耀眼,就如同綻放的炫麗煙火,而炮聲轟鳴,又似轟隆的戰鼓,宣告戰爭的降臨。
一發發的炮彈落下,都會在日軍的陣地中充滿惡意般盡情的釋放著自己的能量,幻化成一個個炫爛的火團,綻放出爆烈的橘紅花朵,帶出飛濺四散的泥砂碎石,破壞著可以破壞的一切目標,大地也似驚懼人民軍這猛烈的炮擊一樣,巨烈的顫抖起來,沒有一寸土地可以幸免。仿佛是洪荒時代的雷神震怒,向大地散下無數的霹靂電閃,又像是傳說神話中末世審判的降臨,將死亡的恐怖灑向人間。
每一發炮彈落地,在炮彈落點20米範圍內的日軍士兵會立刻被炸得粉身碎骨,死於非命,遠一點的也好不到那裏去,爆炸的衝擊力會小一些,但飛濺的彈片、石塊也同樣有十分可怕的威力,非死即傷。因此陣地裏的日軍士兵這時隻能伏在坑道裏,聽著周邊連綿不絕的爆炸聲音,忍著今人至息,充滿硝煙氣味的空氣,戰戰發抖,即便是平日不信神的人,這時也在祈禱天照大神的佑護。唯恐不知什麼時候,一發炮彈落到自己藏身的坑道中,送自己去見天照大神了。
雖然日軍這幾天確實挖了不少坑道,但日軍的坑道技術,由其是防禦坑道技術還十分落後,不僅是坑道的走向十分平直,彎曲不多,而且深度也是剛好隻容下一名士兵站立射擊,大約在1.3米左右,因此對火炮的防禦力十分有限。而在一戰時期,一般坑道在15-20米內,就會設一個90度的直角彎,這樣才能最大的限製炮彈的殺傷範圍,而且坑道的深度至少要超過3米,甚致達到5-6米,才能有效的抵禦大口徑炮彈爆炸產生的震動波和衝擊波。而坑道的內部釆用階梯結構,士兵平時都躲藏坑道底部,隻有在作戰時才會站在階梯的最高處。但日軍的坑道顯然還是業餘水平,因此在人民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陣地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當然這樣大的動靜,日軍的當然也不會毫無反應,在日軍的陣地後方,也布置著不少的炮兵陣地,有一部份火炮就是露天放置,隻是罩上了一層炮衣,因此反應過來時日本炮兵也趕忙撤下炮衣,運來炮彈,開炮反擊。
其實在黑夜當中,日軍根本分辯不清人民軍的炮火來自何方,更無法確定人民軍炮兵陣地的位置、距離,因此也無法瞄準,隻能憑著感覺開炮,打不打得中不管,但至少可以給自己造造聲勢。但日軍的炮火反擊不僅對人民軍毫無威脅,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而分配到人民軍各軍的155毫米牽引炮在無人機的指引下,向日軍的炮兵陣地展開了一連串的打擊,將日軍的炮兵陣地一一的清除。
而在一波重炮打擊之後,相對口徑較小的105亳米火炮,75毫米火炮也開始發威,這兩型火炮的威力小些,但卻勝在數量多,射速快,火力打擊也更為密集,而日軍的陣地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坑道也被炸塌,炸開多處,因此第二波炮擊對日軍陣地的打擊也更為全麵,更無差別。
人民軍的火力打擊持續了大約40分鍾,共計打出了近2萬發炮彈,炮擊才漸漸稀鬆了起來,指揮部裏放出兩架無人機,偵察炮擊的結果。而停止炮擊的炮兵則開始重新調整射擊單元,進行陣地轉移或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