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穆棱河之戰(三)(1 / 2)

“報告團長,偵察兵在離我軍西向20公裏的地方發現敵軍,估計兵力在一個團左右,而且沒有發現攜帶重武器?”

海軍陸戰隊1師1團團長蔡德聲接到報告之後,立刻打開地圖,自己現在的位置叫二道橋溝,和俄軍有一條道路直接相通,按照雙方相向而行的速度,大約會在1個小時左右以後就會相遇,而且雙方的兵力也大體相當。

人民軍出擊之後,北線部隊派海軍陸戰隊1師1個團為前部先行,主力部隊拖後約10公裏,這樣一但和俄軍遭遇,也隻是一個團首先與俄軍交火,後麵的大部隊則可以根據情況決定行動。雖然知道俄軍的進軍路線,但還是不清楚俄軍的整體作戰思路,因此這樣的做法也是最穩妥的。

當然,由於人民軍已經知道俄軍出動,而相對俄軍恐怕未必知道人民軍的動態,人民軍無疑是已經占了先手,1團能夠率先發現敵軍的行蹤,除了偵察工作做得好之外,事先了解俄軍的動向,也是一個關建的因素。

既然已經發現了俄軍,自然是不能放過,而且現在又是在德軍的必經之路上,因此1團團長蔡德聲決定就在原地設伏,伏擊俄軍,先殲滅這個團再說。

於是蔡德聲一麵向師部報告,一麵布置埋伏陣地。人民軍對設伏工作早已懸架輕就熟,迫擊炮部隊立刻占領附近的高地,勘測地形,設定射擊單元;機槍組也尋找有利位置,布置機槍陣地,其餘的部隊分派二營、三營則在道路的兩側密林,草叢中埋伏下來,一營則在外圍等候,一但俄軍進入伏擊陣地,就從俄軍的背後插上,截斷俄軍的退路。人民軍對這種伏擊陣地的設置是經過多次訓練的,因此隻用了一個多時的時間,就將陣地全部布置好了,隻等俄軍到來。

那知人民軍的伏擊陣地剛剛布置好,就又收到偵察兵的報告,俄軍居然在距離伏擊陣地約16公裏的地方停止了前進,就地停下來了,似乎要在原地駐營休息。

這下蔡德聲也有點發懵了,難到是俄軍發現了自己設伏,因此沒有前進?但也不對,如呆是自己發現前方有敵軍設伏,要麼是立刻後撤,要麼是在原地布置防禦陣地,決不會駐營休息。這麼看來俄軍應該還沒有發現人民軍的伏擊陣地,而是由於某種意外事件停止了前進。

現在人民軍麵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在原地等候,俄軍在明天也許會繼續進軍,仍然進入伏擊陣地,但這個選擇的變數太大,畢竟這一夜的時間,有可能會發生意外事件;二是改伏擊為主動出擊,像俄軍發動進攻,不過這樣雖然也能打俄軍一個措手不及,但僅僅隻能擊敗俄軍,難以給俄軍造成重創,畢竟人民軍在兵力並沒有優勢。

蔡德聲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畢竟他是在第一階段戰爭結束,海軍陸戰隊擴軍時剛從營長升上來的,在他當營長的時候,隻需要聽從團裏的命令就可以了,而團長則需要獨立作戰,需要有決斷能力,但蔡德聲顯然還缺乏經驗,因此隻能向師部裏請示,好在是人民軍的通迅十分方便,和師部溝通十分容易。

師部收到蔡德聲的報告之後,經過認真分析認為,這是海參崴戰役之後,人民軍對俄軍的第一戰,要盡可能要給俄軍造成重大殺傷,這才有利於後麵的戰鬥,因此還是選擇伏擊俄軍為好。而等候一夜出現意外的機率並不大,另外如果發現俄軍有撤退的跡像,還可以立刻追擊,至少能打個勝仗。

收到了師部的指令之後,蔡德聲也不再糾結,一麵下令部隊繼續埋伏,等待俄軍前進;一麵又命令偵察兵,對俄軍進行嚴密的監視,一有情況就立刻向自己通報。

下午5點的時候,偵察兵的報告讓蔡德聲鬆了一口氣,原來偵察兵發來報告,俄軍在接收補濟物資,這麼看來,俄軍在原地停留的原因是等待物資。

原來俄軍雖然製定了分兵進擊的戰術,但他們對人民軍的兵力布置,作戰計劃也是一無所知,因此采用和人民軍類似的戰術,派出一個團為前部,大隊人馬隨後而行,其實這也是在陌生環境下作戰的慣用戰術。俄國是貫於侵略他國的國家,對這套戰術自然是練得爐火淳清了,基本伸手就來,不像人民軍還要研究討論半天。

不過俄軍是倉促組建,準備並不充份,因此這支俄軍的先頭部隊走到這裏時,隨軍攜帶幹糧已經吃完了,隻得在原地等候後麵的隊伍送來補濟,好在是沿著鐵路線進軍,物資運送到是十分方便,俄軍從哈爾濱發車,一夜的功夫就將補濟的物資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