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攻占哈爾濱(三)(1 / 2)

擊敗了俄軍的第2批援軍之後,李立新這才帶領軍隊,逼近哈爾濱,在距離哈爾濱不到20公裏的白家油坊和俄軍的防守軍隊發生激戰,經過了2個多小時的交火以後,俄軍撤退,不過人民軍也沒有繼續追擊,畢竟現在人民軍也隻有2個團的軍隊,而哈爾濱原來的守軍就有近3萬人,現在又撤回來了1個師,和李立新現在手上隻有2個團相比,在兵力上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因此李立新也不敢輕易冒進。

好在是現在截斷了俄軍的援軍,因此人民軍到也不用急於進軍,於是李立新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去偵察俄軍的動靜。

而就在第二天,偵察兵回報,從白家油坊到哈爾濱的沿途都沒有發現成建製的俄軍守衛,另外現在哈爾濱城區內十分混亂,雖然偵察兵沒有深入城區內,但遠遠的能夠聽到城中不時有槍聲、哭喊聲傳出,另外還有不少居民從城區中逃出來,顯然是城區內發生了較大的動亂。

收到了這些情報信息之後,李立新也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命令偵察兵移動到哈爾濱的西側偵察,同時派出1個營的部隊,以連為單位,分三個方向朝哈爾濱進行試探性進攻。

到了下午的時候,哈爾濱西側偵察的偵察兵發回報告,這時在哈爾濱城中有大量的軍隊、居民正在向西撤離,有兩名冒險混入哈爾濱域區的偵察兵回報,這時在哈爾濱火車站,集中了大量的人員,多以外國人為主,正在瘋狂的爭擠兩列火車。另外在城中也發生了大量的搶劫,鬥毆事件,基本沒有人維持秩序。

另外三路試探進攻的人民軍部隊也都十分順利的突進哈爾濱的城區,並沒有遇到大股的俄軍抵抗,隻是偶爾有零星俄兵,甚致有一路人民軍遭遇了一起團夥搶劫事件,根據被解救的俄國商人交待,俄軍從今天一早,就開始從哈爾濱撤退了,現在這三支人民軍都在哈爾濱的城區東側的區域建立了臨時陣地駐守,維持秩序,收容難民,並等待師部下一步的指令。

原來得知第二批援軍被人民軍擊敗之後,林涅維奇在震驚之餘也知道哈爾濱的大勢已去,人民軍實在是太厲害了,這一下可真是釜底抽薪,擊中了哈爾濱的死穴了。而俄軍現在隻撤回來了一個師的兵力,這樣的兵力是肯賓不足以守住哈爾濱,盡管現在趕到哈爾濱的人民軍也不多,但從長遠來看,人民軍的大隊趕到哈爾濱隻是時間問題,而林涅維奇對沈陽的俄軍能突破人民軍的攔截,趕來救援哈爾濱也基本不抱信心,因為林涅維奇己經收到了沈陽的報告,知道人民軍正在向沈陽發動全麵進攻,林涅維奇當然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指望沈陽的俄軍能夠極時的回援也是不現實的。

當然現在留在哈爾濱到還不會有什麼危險,但等人民軍的大隊人馬到達以後再想離開可就不容易了,因為人民軍的戰術實在是太難以預料了,說不定什麼時候繞到哈爾濱的西側,截斷了自己的退路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哈爾濱是絕不能久留了,必須盡早的離開,撤到滿洲裏去。

既然決定放棄哈爾濱,林涅維奇到也不再遲疑,說走就走,於是就在今天一早,林涅維奇首先乘座火車,離開了哈爾濱。而俄軍也陸續從哈爾濱開拔,向滿洲裏的方向撤退。其實哈爾濱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俄軍的總後勤基地,因此屯集著大量的物資,要想全部都搬撤到滿洲裏去,既使是有火車,也需要10餘天的時間,根本就來不及搬運,隻能帶走一部份,而帶不走的就隻能全都放棄。

哈爾濱地區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之一,金朝建國之初,在這裏建都,稱為上京,清朝建國後,設阿勒楚喀副都統區,屬吉林將軍管轄。不過哈爾濱市的興起,還是由中東鐵路帶動起來,在中東鐵路動工之前這一帶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村屯,居民約3萬餘人,而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交通、貿易、工商業等經濟因素均開始膨脹,而人口也在哈爾濱一帶大量聚集。而俄國趁著清廷庚子國變,侵占中國的東北地區,並將遠東總督府設在哈爾濱,同時也對哈爾濱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而且哈爾濱的交通樞紐地位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條件,因此這時哈爾濱己經初據現在城市的規模。

這個時候,哈爾濱的常住人口己達到了25萬左右,而俄國人約有近3萬,主要是在這裏經商、工作的俄國商人、技術人員、軍人、學生、傳教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是俄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聚集地,這主要是因為海參崴、旅順的主要工能還是軍事要塞,商業發展的空間有限,因此俄國人大多選擇在哈爾濱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