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時的條件,比談判剛開始時己經好多了,華東政府確實是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當然這些讓步其實是在華東政府早就預留下來的讓步空間內,而現在的結果,基本是華東政府在談判前定下的實際目標。
荷蘭是個小國,領土麵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裏,人口隻有6、700萬,指望從荷蘭身上獲得大量賠款並不現實,但這是對遠征軍五國的首個談判對像,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因此如果對荷蘭的讓步太大,會對後麵的談判造成不利影響,英法等國會認為華東政府較為軟弱;但如果要價太高,超過了荷蘭的承受範圍,將荷蘭迫到徹底和華東政府對抗到底,也不是好事。
華東政府經過了認真的討論,認為雖然最初製定的談判原則是盡可能多的獲得賠償金額,土地被放在其次的位置,甚至可以放棄,但在與荷蘭的談中,有必要改變這一原則,因為從荷蘭榨不出多少錢來,而荷蘭在東南亞又有廣大的殖民地,共計約170餘萬平方公裏,因此不如從荷蘭索要一些有價值的土地,更為現實。
而華東政府看中的是加裏曼丹島,也就是中國所稱的婆羅洲。加裏曼丹島總麵積約為74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的中部,南臨爪哇海,北臨中國南海,東與蘇拉威西島隔海相望,西對馬六甲海峽,處於東南亞的折衝要路,控製了加裏曼丹島,也就控製住了東南亞的核心,日後可以將整個東南亞地區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有極大的地緣戰略價值。另外加裏曼丹島的資源十分豐富,北岸的大陸架內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在舊時空裏的二戰時期,日本就是依靠這裏的石油資源維持太平洋戰爭的需要。
雖然現在加裏曼丹島是由英國和荷蘭共占,但荷蘭約占其中的73%,大約為54萬平方公裏,因此如果能夠從荷蘭手裏獲得加裏曼丹島的殖民地,也就能控製加裏曼丹島的大部,而且接下來華東政府還要和英國談判,大可以從英國手裏將剩下的部份再要過來,實在不行,大不了就強搶過來。
對荷蘭政府來說,這時的條件雖然比預期的要高,但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1000萬英鎊荷蘭政府還是拿得出來的,加裏曼丹島的殖民地範圍雖大,但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主要還是爪哇島,其次是蘇門答臘島,其餘荷蘭的國力不足,基本沒怎麼開發,主要是搗騰一點木材,開避一些莊園,種植一些甘蔗、橡膠之類的經濟作物,因此轉讓給華東政府也損失不大。
而爪哇殖民政府的華人官員比例仍然延續【爪哇條約】不變,也是可以接受,畢競這一規則已在爪哇實施了3年時間。隻有在爪哇劃定華人自治區一條,確實是削弱了荷蘭在爪哇的統治,不過隨著華東政府取得遠東戰爭的勝利,對爪哇華僑的支持將會更大,更堅決,爪哇殖民政府實際已經不能限製爪哇華僑的社會、政治地位提高,因此與其等著爪哇華僑在華東政府的支持下不斷強大,不如在爪哇島上劃出一塊華人自治區,將爪哇華僑的勢力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不過兩位談判代表還希望為荷蘭多爭取一些利益,畢競能夠少一點是一點,因此荷蘭代表團提出,希望能將賠償的金額降低到800萬英鎊,而加裏曼丹島隻讓給華東政府一半,雖然同意成立在爪哇島成立華人自治區,但要求取消華僑在殖民政府內的任職比例。
對荷蘭代表的砍價,華東政府的談判代表李三傑進行了嚴正的拒絕,表示這就是華東政府的底線,華東政府不會再做任何的退讓,荷蘭代表隻有同意和不同意兩個回複,前者意味著談判破裂,而後者則可以進入談判的最後階段,討論談判條款的文字,然後簽約。而且李三傑還專門提醒兩人,華東政府的艦隊已經到達了加裏曼丹島海域,距離爪哇己隻剩下4、5天的航程,時間己所剩不多了。
到了這一步,談判也到了最關建的時候,貝拉斯表示要將雙方談成的條件草本發回國內,由荷蘭政府決定,因此談判就此暫停,隻能等著荷蘭政府的決定了。
當然,華東政府和荷蘭的談判也牽動著全世界的注意,由其英法日俄等利益相關國家,希望從這次談判中了解華東政府的態度,並決定自己下一步的動向,其實這時英法日俄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為現在華東政府的海上攔截商船行動己經開始,英法兩國所知,各有6、7條商船被人民軍海軍攔截,有的被扣壓,有的被擊沉,這還僅僅隻是剛開始,誰知道最終會有多大的損失,因此現在英法兩國都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甚致己經悄悄的將底線由絕不支付賠款改為可以支付少量賠款,可以說隻要是這一次華東政府和荷蘭達成的條件還能過得去,英法兩國也準備開啟和華東政府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