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眾人在軍隊的護送下,從碼頭的側門離開,在那裏己有馬車接近,談判團的成員們一一上車,由軍隊護送,各自歸家去了。
給伊藤博文準備的是一輛豪華的4人馬車,伊藤博文上車之後,西園寺公望和犬養毅也都上了車,要將伊藤博文一直送還回家。
馬車離開了碼頭,見沒有人發現跟隨,西園寺公望和犬養毅才鬆了一口氣,並且告訴伊藤博文,在簽約的當天,東京發生了極大的騷亂,大約有10餘萬民眾聚集在日本政府機要前,痛斥日本內閣無能、喪權辱國,並且反對和華東政府簽定條約,要求繼續戰鬥下去等等。而聚會很快就發展成了暴亂,搶劫、放火、燒殺等暴行,日本政府出動了軍隊、警察進行鎮壓。結果在這一場暴亂中,有700餘座房屋建築受損,其中有300餘座房屋建築受創嚴重,死亡358人,受傷1552人,另有2167人被捕,還有7名警察在暴亂中喪生。東京為此進行了3天戒嚴。
雖然東京的暴亂被日本政府控製住,但很快民眾就將目標對準了這次談判團的成員身上,認為是他們出賣了日本,和華東政府簽定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而伊藤博文自然是首當其衝,於是有人開始組織圍攻伊藤博文的住宅,好在是日本警察極時趕到,保護了伊藤博文的住宅,同時內閣又派出軍隊,驅散了組織圍攻伊藤博文住宅的人群,這才算是沒有造成伊藤博文家庭人員的傷亡,不過住宅,還有設施受到了一定的損壞。
伊藤博文聽了,也鬆了一口氣,隻要是家庭成員沒有受到傷害就是萬幸了,同時也對國內的布置放了心,這麼看來,至少日本國內還沒有完全放棄自己,也許自巳可以避免李鴻章的結局。
而在簽約之後,日本政府也發生發了變化,首先是首相桂太郎宣布辭職,隨後陸軍大臣寺內正毅、陸軍參謀長山縣有朋、海軍大臣伊東佑亨、海軍軍令部長山本權兵衛也都幾乎在同一時候辭職,這一下子軍方所有的高官也全都撂挑子走人了。
其實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這次日本敗得這麼慘,盡管日本政府死咬是華東政府偷襲得手,偷走了日本的勝利,但敗了就是敗了,總也要有人為敗仗負責,因此首相和軍方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隻能以辭職謝罪了。
雖然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有過協議,在桂太郎辭職以後,伊藤博文所領導的政友會仍然支持山縣有朋派係的人員出任首相,但一來是目前山縣有朋派係中暫時沒有合適接任首相的人選;二來現在的日本是個爛攤子,在這個時候當首相,顯然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山縣有朋建議暫時由政友會接任首相,以3年時間為過渡期,然後再由自己派係的人來擔任首相。不過由於那時伊藤博文正在上海談判,還沒有回歸日本,西園寺公望和犬養毅隻能將山縣有朋的這個建議暫時擱置,等伊藤博文回來商議。
伊藤博文聽了,也不由得一喜,這到是個好消息,雖然現在的日本確實是爛攤子,但有危便是有機,獲得執政的機會,就意味著獲得權力,不僅可以擴大政友會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而且還可以提拔政友會的新人,如伊藤博文現在看好的宮本直拓,就可以借這個機會,將他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
雖然現在日本是個爛攤子,但也正好可以掌握更多的權力,畢競現在是非常時期,還可以趁著日本戰敗之機,打壓軍方的勢力。因此政友會可不能這麼痛快的答應下來,而是要趁著這個時機,迫使軍方做出必要讓步,至少要降低軍費的開支,這幾年以來,為了準備對俄作戰,日本毎年的軍費開支都在財政收入的30%,最高的時候甚致接近40%,平均算下來基本在35%左右,這是相當驚人的比例,而現在山縣有朋要政友會來接這個爛攤子,政友會則正好借支要求軍方同意降低軍費的開支為條件,理由都是現成的,現在日本的財政枯竭,外債龐大,如果不降低軍費,是根本不可能渡過這場危機的。
當然這就麵臨另一問題,在政友會裏,由誰來出住首相,伊藤博文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一來是伊藤博文己經3次組閣,也不打算再任首相,隻想位居於幕後;二來畢競是自己代表日本簽了【上海條約】,在這個時候出任首相也難以服眾,又看了看對麵的兩人,道:“西園寺君,那麼就由你來擔任首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