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請教林川(1 / 2)

“曹將軍的建議朕已經了解了。

等到明日再和那四名外國使者見過之後,再定下來吧。”

武英殿內,朱由檢向曹變蛟說道。

等到曹變蛟、盧象升與孫傳庭三人離開武英殿之後,朱由檢通過空間戒指給林川發去了信息。

與此同時。

其他朝代為了發展工業化和為了征服世界也做出了一些安排和準備。

大唐的李世民在完成水利工程和道路的修建之後,也開始在江南大力發展紡織業。

水力織布機的應用逐漸擴大。

很多商賈也紛紛開始將原有的布行改造為水力織布機織布。

大唐的布匹價格已經十分親民。

同時棉花的種植也開始擴大,百姓們種植棉花的收入已經大於糧食。

魏征對此事曾經向李世民告誡,不能讓棉花的種植麵積影響到糧食的種植麵積。

房玄齡也向李世民提過此事。

在經過合理的分配之後,棉花的種植麵積並沒有對糧食種植的麵積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此時的大唐還沒有像大明一樣開展海上貿易。

現在大唐主要發展的是西域的絲綢之路。

大宋也在大力發展工業化。

得益於大宋最為繁榮的江南地區,工業化的基礎要比大唐的大明都好上許多。

趙匡胤對江南地區的商賈們的打壓力度逐漸開始放鬆。

江南地區的紡織工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冒出。

同時大宋朝廷對商賈征收的稅率也有所減免。

這樣一來更加促進了江南的商業發展。

由商業發展帶動工業發展,便是大宋現在大力推動工業化的方式。

與之相比,大周、大秦、大漢和大魏的工業化發展,進展便沒有那麼順利了。

受限於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大秦和大魏仍舊在盡力的推動更多工廠的建立。

大周的工業化道路要走的路還有很遠。

大漢的工業化進度和大秦與大魏相差的不算太多。

總之在林川的授意之下,所有朝代都十分重視工業化的建設,並動用舉國之力開始工業化。

此時林川正在農家樂小院當中。

各個朝代工業化的進程,林川都會抽出時間通過光門進行查看。

目前來說讓林川比較滿意的隻有大唐、大宋和大明。

這也是這三個朝代更加靠後,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基礎都更好的原因。

其他朝代的工業化發展就要慢上許多。

因為以農業為本的古代社會,百姓們家家都能夠自給自足。

除了食鹽和鐵器,基本上不需要去買什麼東西。

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之下,也隻有在相對富庶的地區才會有手工業的發展。

手工業的發展也是後期工業化轉變的前提。

對於這種情況,林川現在還沒有想到特別有效的方法。

即便他的個人實力可以移山倒海天下無敵,但也不能硬生生的在幾年之內就將一個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

曆史的發展總有它自己的規律。

如今距離林川提出發展工業化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