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清江郡主嫁入陳府後,寧王朱棟梁就安心的去修道了,踏遍千山萬水,在各地尋道訪友,將寧王府的事務都交給世子朱盤烒打理。在這一年裏,永樂十六年的夏季,有一位來自山東蒲台縣人的平民叫林三,此人是良善之民。林三出生貧苦人家,早年信奉白蓮教加入組織。對於白蓮教,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的。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為白蓮社或蓮社。
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或白蓮教。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可以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戒律。
它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它的教義簡單,容易為下層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在元末明初之際,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經過長期的流傳,元代白蓮教的組織和教義都起了變化,戒律鬆懈,而且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彌勒佛,宣揚“彌勒下生”這一本屬彌勒淨土法門的宗教讖言。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眾起事或武裝反抗元廷的統治。
元朝末年,紅巾起義領導人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鄒普勝等都是白蓮教徒,他們以明王出世和彌勒下生的讖言鼓動群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自從明太祖建立明王朝後,對明教和白蓮教嚴厲禁止。
明初,川鄂贛魯等地多次發生白蓮教徒武裝暴動,有的還建號稱帝,均被朝廷派軍鎮壓。由於派係眾多,信奉的神祇極為繁雜,有天宮的玉皇、地獄的閻王和人間的聖賢等,而最受崇奉的仍然是彌勒佛。
彌勒佛是白蓮教教徒信奉的神,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的。提醒世人要學**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在明初的戰火中,百姓生活艱辛,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明太祖多次下旨減免賦稅。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又發動著名的靖難之役,山東就是主要的戰場。
明成祖繼位後,為了加強皇權統治,多次派錦衣衛刺探敵情和情報。對那些加入白蓮教的教徒,一直都是禁止鎮壓的。明成祖為了遷都北平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修宮殿。隨後,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了會通河,大量征調民夫,山東人民首當其衝。當時,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和草根苟延生存,明成祖仍然下令征調徭役,征斂不息,使得當地人民陷入絕境。大臣們提出減免百姓的徭役,明成祖當時沒有完全采納。林三的妻子唐賽兒也是山東人,兩人在永樂十三年成婚結為夫婦。
唐賽兒,又名唐三姐,山東濱州蒲台縣人。父親唐大仁是平民,和母親王氏也是信徒之一。由於出生貧苦,唐賽兒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經武藝超群。她一直刻苦習武,17歲那年嫁給林三為妻。
林三是白蓮教教主,手下弟子眾多,其中有賓鴻、董彥皋等信徒。當時濱州民間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眾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去尋找精神寄托和相互幫助。
林三對唐賽兒非常疼愛,兩人的感情非常深。每次百姓有什麼難處,唐賽兒都會幫百姓解決問題,讓更多的百姓都加入到白蓮教的秘密組織。
此時,寧王朱棟梁離開封地去登泰山時,感慨萬千,吟誦一首詩詞:誰持彩筆染長空,幾處深黃幾處紅。清泉瀉萬仞,落日禦千峰。在泰山的西北邊,遠遠望去就像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
蜃景,這就叫叫黃河金帶。大雨之後,寧王朱棟梁在享受這一奇觀美景,飽覽了江山如此多嬌的秀容美貌。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也是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泰山,又名岱山、東嶽,遠古時始稱太山。五嶽為群山之尊,泰山為五嶽之長。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一般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
自秦漢至明清,曆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寧王朱棟梁在泰山停留數月,在泰山腳下搭房居住,之後離開泰山返回封地。
明成祖下令催官府加緊征調民夫去服徭役,山東蒲台縣知縣劉貴權擔心交不了皇差,和師爺賈揮商量對策。師爺賈揮說道:“大人,小人打聽到有許多百姓加入白蓮教組織,讓這些刁民去服徭役,不就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