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來絞盡腦汁,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說這個中間商是江東酒精廠廠長的親戚開的,從中間商這裏拿貨,比從工廠直接拿貨還便宜,關鍵有領導的個人利益在裏麵,供貨快,服務好。王福來把這個想法電話告訴了王俊才,王俊才不敢做主,答應晚上見過劉立生得到回複後,再打給他。晚上,劉立生聽了王俊才的彙報後,想了一會,權衡了半天,覺得這麼說也可以,就是叮囑王俊才告訴王福來,讓王福來告訴特萊科夫,一定要保密,不要亂說,最好等這一千噸酒精處理完,就想個辦法再回歸酒精廠直接供貨。王俊才把劉立生的話用以前同樣的聯係方式告訴了王福來。王福來就開始收集別的廠家的優級酒精的理化分析指標和報價,綜合比較起來,江東酒精總廠的產品,在出口這一市場上的競爭力還是名列前茅的,因為老外更注重的產品質量而不是價格,不像國內市場,造假成風,有的廠家明明達不到質量標準,就花重金買通對方的采購人員和化驗人員篡改理化指標,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最終坑害消費者的利益。
一周後,特萊科夫回了廣州,王福來把他搜集到各個廠家的材料都呈現在了特萊科夫的麵前,特萊科夫仔細看過後,也判定江東酒精廠的酒精最符合他的要求。王福來就對他說道:“咱倆這是英雄所見略同啊,我是從這個廠出來的,我對它有感情,也對它很熟悉,我跟你推薦一個公司,能為你再省下一筆錢。”於是他就把那個中間商和領導的關係告訴了特萊科夫,同時對他說從這家公司進貨因為有領導的個人利益,所以價格更低供貨更快,服務更好,其實就是多一道手續的事,貨還是從江東酒精廠生產裝運。特萊科夫在中國好多年了,這裏麵的貓膩他很明白,他告訴王福來,從哪進無所謂,關鍵是質量貨期價格得保證。王福來心說你給完錢馬上就可以裝貨,倉庫裏有一千噸現成的呢。但是這樣就露馬腳了,他告訴特萊科夫,這邊付定金後,那邊馬上就安排生產,兩百噸一周就可以交貨。萬事俱備,王福來代表英傑公司與特萊科夫簽訂了出口代理合同,又馬不停蹄地飛到江州,秘密與那家中間商簽訂了采購合同,合同約定首期兩百噸,一周交貨。
合同簽完後,王福來與王俊才找了一個離酒精廠很遠的飯店見了麵,兩人都異常地興奮,誰能想到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兩人從一文不名的窮光蛋馬上就能變成月入二十萬的有錢人,朝著百萬富翁邁進。王俊才問王福來以後有什麼打算,王福來說道:“有了這一百萬,首先我女朋友父母這裏就不成問題了,拿出一部分錢來定親結婚買房子,如果還有剩的話就做點生意。”王俊才說道:“老二,我首先祝賀你抱得美人歸,不過我對你準備自己做生意的事情不是很讚成。我勸你還是再曆練幾年再說,畢竟我們的社會經驗太欠缺了,能賺這筆錢,是機緣巧合,可遇不可求的,這是老天賞給我們的,不是我們打拚出來的。過幾年,有了豐富的經驗,到時再做生意也不遲。”王福來點頭同意,他問王俊才道:“你呢,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王俊才答道:“我肯定還在廠裏幹了,雖然有了錢,但這錢畢竟是我未來的老丈人讓我賺的,他是不會讓我有別的什麼想法的,我就老老實實聽他的安排吧。”王福來點頭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你在體製內我在體製外,希望我們兩兄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聯手打出屬於我們的天下。”
王福來休息一晚後就回了廣州,江州這邊的業務就交給王俊才操作,他專心操作廣州那邊的報關和海運事宜,很快第一批兩百噸優級酒精裝船起運,從廣州到烏克蘭海運差不多要一個月時間,王福來就沉下心來,一邊工作,一邊等待烏克蘭接下來的訂單。
由於積壓的這批酒精有了著落,整個項目的資金完全有了保障,劉立生就沒有再向職工集資,在研究這批酒精的銷售價格時,劉立生是這樣說的,這批貨積壓在倉庫裏,拆開不是,放著占地方,還是一個安全隱患,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四處找朋友托關係聯係銷路,終於有一個朋友答應先購買兩百噸看看,如果銷路好,繼續采購,不過價格壓的有點低,他要求按五千五每噸,我給他磨了半天嘴皮子,好歹給漲到六千每噸,再也不肯漲了,否則他寧可不做這筆生意了,所以我沒辦法隻好跟他說需要回來和大家商量一下再決定,請大家有什麼看法都說一下。賀副廠長是常務副廠長,他年齡比劉立生還要大,資曆比較老,他已經沒有了接班的欲望,所以說話辦事比較強硬,他說的話一般沒有人反對。他說造成這批貨積壓的原因大家都清楚,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是哪個人的責任,即便有責任也是廠務會集體責任。這批貨壓在手裏就像劉廠長說的,是一個安全隱患,早一天把它處理掉,早一天擺脫麻煩,而且我覺得六千一噸首先我們已經不賠錢了,這批貨我們重點考慮的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了,即使是賠一點錢把麻煩解決了,我認為都值得,所以我同意劉廠長和客戶談的六千每噸的報價。賀副廠長說完,其他幾位副廠長都表示同意,最後李明軍副廠長也簡單發了言,他說我同意兩位廠長的意見,貨放在倉庫裏兩個多月了,也沒有誰能夠聯係到買主,劉廠長好不容易找到買家,咱們可不能為了一點點利益把買賣砸了,不過我有一個小問題,假如這一千噸酒精處理完了,客戶再要的話我們怎麼辦,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價格供貨呢?劉立生接過話來說,如果這一千噸處理完,再要的話,當然不能再按這麼低的價格了,這個我已經跟我的朋友談過了,到時如果再要貨,價格就按市價。我總結一下大家的意見,這一千噸酒精客戶要的話,就按六千每噸,消化完了,再出貨就按市場價。最後會議形成記錄,這樣他個人的決定就變成了集體決議,以後如果上麵有人查下來,責任也追究不到他一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