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再赴桃花山(2 / 2)

何書記說道:“好的,我們就先來完成樹木成活的工作。”說完,他拿出一本賬冊交給蘇哲,上麵詳細記錄了去年三月份樹木的養護家庭明細表和今年的成活數量,從賬冊看上去,成活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蘇哲有點懷疑。他做團委書記兩年多,栽了兩次樹,還沒聽說有這麼高的成活率。何書記看出了蘇哲的疑惑,他解釋說道:“蘇局,你是不是覺得成活率有點高啊,說實話我第一次見到賬本時也不信,後來經過實地察看,確定了賬冊的真實性。我經過了解,之所以有這麼好的成活率,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自然是老百姓管護得好,他們很上心。第二,他們為了每棵樹十元的獎勵,甚至自己花錢買樹苗把死的補上,不過他們也是賺了,因為集市上樹苗很便宜,也就一兩塊一棵。”

蘇哲點點頭說道:“我信了,何書記,我會按照這個賬本兌付的。正好王總也要去參觀一下移栽辣椒苗的工作,我也跟著去看看,順便去看一下山上的樹木長勢如何。”何書記很幹脆,馬上起身領著兩人往山上走去。他們先到了種子基地,隻見基地人來車往,熱鬧非凡,為了工作方便,繁殖種苗的大棚全部被掀開,裏麵勞作的農民,在專人的指揮下,把種苗連土一起鏟到專用的周轉箱中。然後有人搬到拖車上碼好,再用人工拉著拖車往山上的地頭運。種苗運到地頭後,負責栽種的農民把種苗一隻隻分開,然後把種苗栽到挖好的勾壟裏,陪好土壓實,最後再澆上一遍水,栽種的工作就全部結束了。以後隻要加強養護就可以了,由於是耐旱品種,不需要澆太多次水,從現在到成熟,大約澆個三四次就可以了。

王俊才仔細研究過種植流程,也算是半個專家了。他邊看邊給蘇哲介紹,蘇哲聽的懵懵懂懂的,他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對農業太陌生了。看完了辣椒種植過程,他陪著蘇哲還有何書記一起往山上走,很快就來到了去年種植樹木的地方,隻見成排成行的樹木都開始發芽返青,去年拇指粗的樹苗絕大多數都長成了胳膊粗細,確實基本都成活了。蘇哲看著自己的成就,暢想著夏天枝繁葉茂,綠樹成蔭的樣子,不禁激動起來。他決定今年馬上就要到來的植樹節活動,也按照這個方式運作,不過今年得轉移陣地了,因為這裏已經不需要了。

王俊才也很激動,這裏的樹木種苗都與他有關,錢是他出的,主意是他想的,甚至他還出了部分人力,能夠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就證明自己是成功的,他也算在扶貧道路上,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這也為他剛剛成立的扶貧基金提供了一個好的思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給錢固然方便,但不如交給貧困戶賺錢的技術和方法,當然如果能夠開展產業扶貧是最好的,隻是這個需要投入的精力財力要大的多。

何書記在一旁看著兩個年輕人激動的樣子,也是滿心感慨。他當初到這個鄉裏來上班時,心是哇涼哇涼的,這是一個多麼貧困荒涼的地方啊。自己的滿腔壯誌,直接被狂風吹的消失殆盡。可就在自己萌生退意,準備找人調離之時,蘇哲和王俊才來了,特別是王俊才因地製宜,提出了辣椒種植扶貧和把扶貧資金變為樹木養護補助的方法,最終實現了樹木種植成活率近百分百,辣椒種植全麵鋪開的大好局麵。自己也因此收益,接替高升的老書記成了鄉一把手,自己也恢複了信心,滿腔熱血在胸中湧動。他希望借此東風把桃花山鄉打造成綠色種植基地。以辣椒種植帶動水果種植,畜牧養殖等農業產業的發展,然後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爭取把桃花山鄉真正變為鮮花滿山,水果飄香,物產豐富的世外桃源。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王俊才和蘇哲給他帶來的,他不能不好好感謝二位。他拉住二位的手說道:“兩位好兄弟,我代表所有桃花山鄉老百姓感謝二位。千言萬語無法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激之情,桃花山鄉的老百姓是永遠也不會忘記你們的大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