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車子開到了村小學門口,眾人從車上下來,王俊才讓趙學軍去辦公室拿來四個安全帽,大家戴好後,一起去工地參觀。工地的經理聞訊也趕了過來,王俊才讓他給李書記介紹一下項目的進展,經理說道:“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已經完成了地槽的澆築工作,預計再有半年多的時間就可以竣工了。”工地經理介紹完了,王俊才接著說道:“我們這個學校是按照六個年級,每級五個班共三十個班設計的,主要是想把周圍十裏八鄉的適齡兒童都接收到這裏來上學。蘇新小學是一所曆史非常悠久的小學,我也是在這裏畢業的,所以我才募集資金修建了這所小學,為著是把我們蘇新村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繼續傳承下去。當然了,小學建好後,我們就會移交給鎮政府,所以希望李書記多多關心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幫我們把教學質量提高上去,這才是我們建校的根本目的。”
李少華說道:“我們作為基層政府,對教育事業責無旁貸,你已經幫我們建起了這麼好的學校,我們如果不把它用好,這就是我們的無能,你就等著看我們的行動吧。”此時趙曰峰也得到消息,領著村領導成員一起趕了過來。李少華主動上前握住趙曰峰的手說道:“老書記,您辛苦了。你們村當真是傳統文化深厚,優秀人才輩出啊,您看像王總這樣能力強又極具愛心的人士,不是典型的代表嗎。”趙曰峰一邊跟李少華握手,一邊驕傲地說:“那是,我們村曆來講究道德文化,這次學校建設,王總絕對居功至偉,在他的帶動下,另有從蘇新村走出去的三百多人也捐了款,數額達到了五十萬,我們本村的老百姓也不甘落後,他們也捐助了十萬。我對這些人的愛心行為,感到非常的欣慰啊。”
李少華作為黨委書記,對意識形態領域的事情是相當敏感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題材。他對身後的趙剛說道:“你記一下,回去以後,馬上召集黨委會,我們要馬上研究一下,怎麼樣對蘇新村村民捐資助學的行為進行大力的宣傳,我們要把這件善舉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董家鎮,這樣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我們這裏投資,我們的經濟就會很快的發展起來。”領導的眼光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樣,他能夠著眼全局,從一件小事上看到有利於政府工作的部分。
學校看完了,李少華提出去參觀一下村辦工廠。眾人用各種方式來到蘇家新屋頭食品公司,進入大門,院子裏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院子裏的雜草早已清理幹淨,路麵全部做了硬化,看上去整潔平整,讓人感到非常的舒心。來到廠房旁,王俊才看到所有的廠房也已經休整一新,重新刷了白漆,窗戶也全部換成了鋁合金的,玻璃明亮耀眼。進到裏麵,原來的垃圾全部清理幹淨,地麵重新抹了水泥。新進的設備平靜地躺在那裏,正在進行安裝和調試。在粉條車間,趙學軍請的技師正在培訓年輕的工人熟悉手工製作的工藝流程,原來空空的灶台上又安上了新買的大鐵鍋,裏麵正在煮著地瓜粉子。
王俊才建議道,這個車間的工作服,完全可以做成原來那種粗布印花的傳統樣式,這樣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既能生產可供售賣的粉條,也可以作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對外展示,這也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我們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旁的趙學軍趕緊記下來,現在他對王俊才已經到了絕對信任的程度了,隻要是王俊才說的話,他隻要堅決執行就沒有錯。李少華也在一旁叮囑趙剛,回頭組織宣傳部門下來深入農村,把流傳在農村的一些傳統民俗文化歸納整理出來,將來作為宣傳董家鎮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