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奮發公司的加入,興隆超市的實力大增,更加堅定了王俊才購買物業的決心。目前江州市場上正在開發的商業體不是很多,王俊才調查了一下,總共有四個在建的,最短的交付期在一年以後,最長的要三年,這顯然與王俊才的計劃不符,他需要短平快,快速投資快速見效。所以他把目標轉向了那些老牌商場上,在江州有大大小小十多家這樣的商場,它們基本都處於黃金商圈。隨著流通領域的開放,很多國有老牌商場由於體製的原因,紛紛陷入困境。
政府當然出台了很多辦法,比如改製,合資,售賣。但是由於商業的不景氣,很多商場很難推銷的出去,這就造成了生意慘淡的蕭條局麵。王俊才試著接觸了幾家位置最好的商場,但是都被他們企業內部的黑洞嚇怕了。政府當然不會隻售賣物業,他們更需要的是安置原來的大量員工,以及填埋上商場長期虧損造成的巨額漏洞。由於很多企業連年虧損,最多的欠銀行貸款億元以上,少的也有五六千萬。
王俊才可不想著幫他們填窟窿,一旦接過來,光安置這些大多上了歲數的員工就是一個大麻煩。由於曆史原因,越老牌的商場,人員冗餘越多,而且年齡結構偏大,很多平均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這麼多人讓她們全部下崗政府肯定不同意,全用起來也不可能,王俊才一個新興的超市,需要大量的年輕人來提升企業年輕有活力的形象。但是這些老牌商場偏偏都占據著市區的黃金位置,這讓王俊才麵臨為難選擇。
考慮再三,王俊才決定放棄目前的思路,轉而投向那些位置稍微差一點的,但是負擔沒有那麼重的商場。經過考察,王俊才在曆航區找到一家叫做金鷹商廈的商場。這個商場位於曆航區區政府附近,位置還算突出,因為早些年城市麵積小,這個位置在八十年代中期時,還是農村。這個商場的所有者正是曲店村,當時曲店村因為靠近市區,利用區位優勢發展村辦企業,一下子發達了起來。有了錢後,村裏開始投資物業,當時的村支部書記李廣生建了三十幾棟居民樓,除了安置下村民以外,還對外出售了其中的十棟,獲利不少。李廣生決定在空餘的土地上建商場,投資了三千萬,建起了總共四層,總營業麵積達一萬兩千平方米的商場。
商場建立初期,委托給江州百貨大樓經營,剛開業紅火了一陣,後來就每況愈下。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江東百貨大樓日子也很難過,就跟金鷹商廈解除了委托協議。此時正值百貨業蕭條期,曲店村打出委托通告老長時間也沒有人接盤,最後無奈改為了租賃經營。往外出租櫃台攤位,成了既不像商場又不像市場的四不像的單位。由於沒有專業團隊管理,商場的日子一直沒有起色,慢慢變得越來越衰敗,有時候半天見不到一個顧客。王俊才去考察時,看的明白,很多攤位燈都不打,看上去黑乎乎一片,生意好才見了怪呢。
這個商場靠近主路,麵積大小正好,經過改造後作為超市使用非常合適。而且商場的前麵有一塊麵積有一千多平米的廣場,未來改造成停車場使用也非常不錯。而且由於沒有固定員工,不用考慮人員安置的問題。但它唯一的劣勢就是非傳統商圈,不過隨著城市的擴容,相信這裏很快就會繁華起來。既然看好這個地方,王俊才決定去村裏接觸一下。他開車來到曲店村,說是村,但是因為農民都住上了樓房,看上去和城市裏的小區沒什麼分別。
曲店村村委會設在大門外一棟獨立的二層小樓內,王俊才停好車,進到樓內,一個看門的大爺攔住了他。大爺說道:“你找誰?”王俊才說道:“我來找村書記。”大爺說道:“李書記不在,去外地考察去了。”王俊才趕緊說道:“書記不在,村委會主任也行。”大爺又抬眼掃了一圈王俊才,說道:“你是第一次來吧?”王俊才說道:“對啊,你老人家是怎麼看出來的。”說著從包裏掏出一盒香煙,打開給大爺上了一顆。
大爺點上煙笑道:“因為咱們村書記和村長是同一個人,都是李默平。小夥子你來找李書記有事啊?”王俊才說道:“是啊,我來是想問一下那個金鷹商廈咱們村賣不賣。”看門大爺顯然被驚到了,他又再次打量了一下王俊才,說道:“想不到,你年紀輕輕的,還是個大老板。不對,不可能,你是不是幫你們老板來問的,對嗎?”王俊才不以為意,笑道:“對啊,我是來幫老板問一下的。”大爺笑了:“我就說嘛,你這麼年輕不可能是大老板的。小夥子,我告訴你,你回去告訴你們老板,這個商場最好不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