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墳地拆遷款(1 / 2)

如果能夠查出來李廣生是不是從墳地拆遷款中貪了錢,是不是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跟李廣生談判了。想到這,王俊才說道:“大爺,你方便說一下當初遷墳村裏每家給了多少錢嗎?”曲建國說道:“這有什麼不方便的,我記得當時我家有我爺爺奶奶和我爸媽的墳,兩座墳總共給了一千塊錢,我問了,每家都一樣,所以就跟著搬了。”

兩座墳一千塊,那就是每座五百塊,如果能查到政府的補償標準,就知道李廣生是不是從這裏麵貪錢了,再乘以總戶數,那不就知道李廣生總共黑了多少了嗎。於是王俊才問道:“那大爺您知道當時總共遷了多少座墳嗎?”曲建國沉思了一陣兒說道:“嘶,這個我可就記不清了,這麼多年下來,估計每家都得有一兩座,這麼算下來怎麼也得七八百座吧。”

王俊才知道了大致情況,決定明天就讓王世昌找相關部門查一下,看看李廣生是不是真的貪了老百姓的遷墳錢。現在不再說這個話題了,還是得雙管齊下,適當鼓動一下曲大爺在村裏傳播一下,自己要買金鷹商廈這個信息吧。王俊才說道:“大爺,遷墳這事咱就不說了,你說村裏的老百姓他們會同意村裏把商場賣了分錢,還是聽從李廣生的話堅持不賣呢?”

曲建國說道:“這還用問嗎,當然是賣了換錢了,誰跟錢有仇啊,也就他李廣生家不缺錢。可他也不能跟村民過不去啊,每年賠進去的那可是老百姓村集體的錢,原來那是沒辦法,老百姓不知道,現在有人買了,當然是抓緊賣了啊。”王俊才說道:“那我請您老給幫個忙,您沒事的時候,給左鄰右舍的說說這個情況,我這裏感激不盡。”說完把禮品袋推到曲建國麵前。

曲建國往裏看了一眼,見是兩條好煙一瓶好酒,自然是拍著胸脯保證了,這種送上門的好事他當然不會拒絕了。再說了,即便沒有這些東西,他也會把這個情況告訴鄉親們的,那可是一兩萬啊,他一家六口人,豈不是能分十萬,想想就心癢得不得了。王俊才見事情談的差不多了,就告辭離開了。他把沒吃多少的菜都留給了曲建國,今天花了點兒小錢,卻辦了件大事,還得到了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真的是太劃算了。

王俊才看時間還早,就給王世昌打了個電話,告訴了李廣生可能貪墨了村民的墳地拆遷款,請他幫忙找人到曆航區裏查一下當時每座墳補償了多少錢。如果有問題,也不要告他,自己會拿這個跟李廣生談判,如果他還不同意賣商場,到時再報官也不遲。王世昌是官場老人了,當然明白王俊才的意思,他告訴王俊才估計明天就能查到。兩人又聊了些關於李廣生的其他事情,就收了線。

第二天,曲建國早上下了班,就找了自己的左鄰右舍,跟他們說了有大公司要買村裏那個快要不行了的商場的事情,如果賣了每個人可以分差不多一兩萬,可是老家夥李廣生偏偏不同意,說什麼怕壞了風水,簡直是豈有此理啊。其實昨天消息就在村裏傳開了,和王俊才喝酒的村幹部自然也關心這件事情,晚上就把事傳開了,村子就這麼大,沒用一天的功夫,全村人都知道了。知道的村民當然是義憤填膺了,紛紛聯合起來,去找李廣生。李廣生的家門口聚集的村民越來越多,他們現在就一個目的,確認一下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李廣生並沒有與村民一起住在居民樓裏,他的家是一座獨棟的別墅,這座別墅就是建立在他的老房子基礎上的。也就是說整個村子除了他家以外,其餘村民的老房子全都拆了,然後圍繞著他的家建了居民樓,他的家就是村子的中心,他就好比村子的土皇帝。李廣生從昨天開始就坐立不安,老覺得要出事,他兒子李默平兩次給他彙報有公司要買金鷹商廈,他都回絕了,其中原因就他自己知道,他一直連自己的兒子都瞞著。

整個事情的起源就是來自於遷墳,還有遷墳結束後,他連續多日做的同一個夢。李廣生今年六十八歲,四十多年前,他退伍回來,回村裏務農,由於他當過兵,又年輕力壯,多少有些文化,所以被當時的老書記相中,吸收他進了村支部,並兼任民兵連長。後來慢慢熬資曆當上了村長,再後來書記退休,他順利接班又兼任了書記。在他當書記之前村裏也沒啥集體經濟,因為地處城郊,大多村民以種植蔬菜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