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集資(1 / 2)

李明軍想過到王俊才這裏借錢,可那個時間點正是王俊才超市籌建的關鍵時期,資金也很緊張,他想想還是算了。憋到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李明軍選擇了當時劉立生在任麵臨困難時,想用但沒有用到的辦法,向全體職工集資。全廠職工一千人,廠級領導每人兩萬,中層領導每人一萬,普通職工每人五千,使用期三年,每年利率百分之六。同期存款利率三年期為百分之二點七,貸款利率三年期百分之五點九四。可以說這是一筆雙贏的借款合同,職工得到了更高的回報,企業可以用到比銀行利率低的資金,因為銀行貸款還有一些其他明的暗的費用,所以實際利率要高出正常定價的水平。

雖然這對酒精廠和職工都是好事,但是銀行不樂意,大家都這麼搞,銀行就沒飯吃了,所以一開始銀行聽說酒精廠搞集資後,是強烈反對的。但是法律又沒有明確規定,企業不可以向職工借款,隻要用於生產經營,不對公眾借款就是合法的。再說了,酒精廠這個現狀,銀行不願再給貸款,又反對人家自救,從道義上也說不過去,所以銀行反對無效。

最終,李明軍順利地從職工手裏募集了六百多萬的資金,算是解決了急迫的困局。又經過三個月的改造,溶劑改酒精工程結束,經過試運行,總算是順利地產出了酒精,雖然酒精的等級沒有那麼高,也馬馬虎虎夠得上食用的標準。李明軍總算是長出一口氣,壓在他心裏很長時間的這塊大石頭,總算是卸下來了。另外為了粉飾太平,李明軍還高調的對外宣布,江東酒精總廠經過技術改造,年產酒精達到了十萬噸的規模,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酒精生產企業。

然而,人要倒黴,走了背運,誰也擋不住。就在新酒精車間投產後一個月,也就是一九九九年二月份,國際油價開始暴跌,最低跌至十美元一下。油價的暴跌,很快傳導至石油製品領域,合成酒精價格幾乎下跌了一半。發酵酒精的價格也隨之大幅下跌,使得本來因為酒精總廠官宣增產而大幅下挫的價格再度下降,二月底完全突破了曆史極值。但是,生產成本原材料等費用,並沒有隨之下跌,甚至隨著物價的上升有所上漲,現在酒精廠每生產一噸酒精,就要倒虧一千元,即便這樣產品也很難賣得出去。

酒精廠原來有兩個儲罐,總共能容納酒精兩萬噸,後來溶劑車間又新上了兩個五千噸的儲罐。因為長期要保持兩萬噸左右的庫存,這三萬噸的儲量實際隻能新增一萬噸的酒精,由於產量大幅增加,隻用了一個月,儲罐全部爆滿,就連平時運送酒精的槽罐車,也都裝滿了酒精。李明軍趕緊召開銷售會議,督促業務人員緊急促銷,然而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他又不敢放開了口子地賒銷,如果那樣酒精廠根本就頂不住。低價賣也不現實,本身按照現在的價格就虧很多,如果再降價,工廠就別想過了。

最後銷售人員使了最大的力量,也沒有改變當前的局麵。酒精生產出來賣不出去,低價賣又會虧死,無奈之下,李明軍隻能做出全麵停產的決定。然而停產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李明軍始料未及的。首先銀行就坐不住了,酒精廠總共欠各家銀行兩億多的外債,可以說四大行都借遍了。酒精廠正常生產著,每年多少還一部分利息,他們還不害怕,可是一停產,就不是還不還利息的事了,說不定本金都保不住了。一開始催款的單子雪片樣往酒精廠發,後來直接就派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天天圍堵在李明軍的辦公室裏。李明軍能有什麼辦法,隻能避開追債的人,跑到別的辦公室躲了起來。

銀行這幫人畢竟是公家的,做事還按照規矩,不會做的太出格。但有一部人就不會那麼客氣了,那就是給酒精廠供應糧食的老板們。他們不但堵辦公室,而且還堵大門,不但大聲叫喊,而且還高聲叫罵,罵李明軍是個縮頭烏龜,陰險小人。有的拿著農藥瓶子在辦公樓門口,叫喊酒精廠逼他活不下去了,他隻能喝藥自殺。還有的把自己家裏八十歲的老母,用擔架抬到辦公樓門廳裏,說酒精廠不還錢,就讓老太太餓死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