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金蟬脫殼(2 / 2)

不過正大集團不是國有企業,它是外資企業,是徹頭徹尾的資本家。正大集團在一番調查研究後,提出了比卷煙廠苛刻十倍的條件。它要求酒精廠破產,隻購買核心資產,其他債務概不負責,而且所有職工全部解除合同,然後他們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擇優錄用。這次職工倒是沒有什麼反對意見,反正不同意也是個下崗,如果賣給正大,大部分人還有上崗的機會。但是政府不同意,這麼處理,酒精廠的資產根本無法清算所有的債務,很多銀行的貸款勢必淪為壞賬,而且正大集團給出的價格也實在讓政府難以接受,所以最終這個收購案也淪為泡影。

酒精廠合資重組,前景渺茫,破產清算,從目前看,政府還沒下定決心。那酒精廠還有沒有救,還有沒有價值呢。說心裏話,還是很有價值的,如果能夠精兵簡政,能夠剝離非必要部門,能夠讓銀行掛賬,能夠大力開發相關副產品,能夠最大限度要回應收欠款,酒精廠的市場還是很不錯的。

特別是銀行債務,想想酒精廠建廠幾十年,為政府繳納了沒有五十億也有三十億的利稅,養育了政府和職工無數人,為政府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結果卻在最困難時,被銀行債務所困,被政府想當年計劃經濟時調撥物資所造成的債務所困,這時候政府就不按常理出牌了,憑什麼國有企業淪為造血機器,政府需要它輸血時無償吸收,企業麵臨困難時,政府卻按照市場規矩來了,是不是政府也該反哺一下企業了。不過說到底這是不可能的,政府家裏也沒有餘糧,自己都吃不飽,哪裏有餘錢支援企業呢。所以像酒精廠這樣麵臨困境的國有企業,也隻能這樣煎熬著了,要麼不死不活的就這樣拖下去,要麼破產重生,甩掉一切包袱,輕裝上陣,隻能等待命運的抉擇。

酒精廠現任領導劉強腦袋大脖子粗,長得像大款不像夥夫,雖然他長得儀表堂堂,可是他的智商很一般。不過這個社會就不缺乏聰明人,很快就有人給劉強提建議說,酒精廠現在就這樣了,拖下去隻有一個死字,幹脆玩一招金蟬脫殼得了。具體的建議就是,把酒精廠的優質資產從企業當中剝離出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然後讓這家公司獨立運營,把其他的老弱病殘,債務包袱全都留給高大上的酒精集團。

這種事政府當然不支持,不過麵對酒精廠現在的局麵,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死馬當活馬醫了。於是劉強又轟轟烈烈開始了新一輪的收錢活動,凡是想著進入新公司的中層領導,又得再送一次禮,不過劉強自己心裏對新公司的前途也沒什麼底,把價碼降了一半,正職隻需要五千塊就可以了。本來為了搞活新公司,應該采取精兵簡政的策略,盡可能的減少人員的冗餘,然而劉強這樣一搞,他為了多收錢,齊呼啦的把原來的中層全都收了進來。

上行下效,這幫中層花了錢,也把手伸向了自己的下屬,凡是想著進入新公司工作的,都得交錢,否則一律不要,這一搗鼓,弄得下麵職工怨聲載道,很多有技術有能力的人不願再跟這幫人同流合汙,好多直接辭職不幹了,也有的辦了廠內下崗,隻拿基本生活費,這也算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吧,反正隻要不主動辭職,工廠是不會隨意跟職工解除合同的。

新公司回避了江東二字,注冊為江州金杯酒精有限公司,金杯的意思是指酒精廠曾經獲得過全國質量金質獎杯。公司注冊完,劉強原本想著請領導來搞一個盛大的揭牌儀式,但是請示領導後,發現沒有一個來捧場的,提高紅包數額也不管用,看來領導們一是不看好金杯酒精公司的前途,也可能是為了不願得罪銀行係統而避嫌,最後劉強隻能辦了一個靜悄悄的成立儀式,鬱悶的他了不得。作為一個善於揣摩上意,為上級領導馬首是瞻的這麼一個人,這樣的冷清,怎能不讓他感到心裏沒底呢。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領導都不來,銀行係統也得罪了,上哪裏去弄啟動資金呢,沒個三五百萬,酒精生產是開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