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網.630.,最快更新首富從盲盒開始最新章節!
“老板,我們買什麼東西呀!”王海這個四十多歲的家夥,是真的搞不清楚怎麼網購,不過不要緊,王海現在好歹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了,手底下的員工也突破兩位數了,於是他非常幹脆的讓自己一個懂電腦的手下來給他買東西。
“你看看有沒有飲料,食品,家具,圖書,什麼的,就買這4種商品就行了!”王海非常幹脆的下達命令道。
之所以選擇購買這4種商品,是因為根據王海多年的打假經驗來看,這4種是最容易造假的東西。
首先,飲料和食品是製造難度最簡單的,基本上有個包裝線就可以假冒偽劣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去買一包奧利奧,就會發現市場上有粵利粵,奧利粵等等,二三十種不同,包裝看上去卻相同的玩意,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手段。
其次,最重要的一點是,飲料和食品是要入口的,是要吃進肚子裏麵的東西,是有可能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的,這玩意一旦發現了假冒偽劣,那打擊力度要比其他產品的力度高出幾倍不止,也非常容易激活看客的憤怒心理,所以這些東西準沒錯。
然後是家具,為什麼選擇家具呢,是因為最近炒的最火熱的話題就是有關甲醛的,而根據王海的了解,現在市場上除非使用是純木家具,否則凡是使用的是三合板這樣的板材的家具,那其中使用的粘合劑裏麵鐵定是有甲醛的,一查一個準。
而國家是有嚴格的甲醛標準的,所以一旦發現甲醛超標,這也是要加大力度打擊的。
最後的圖書嘛,則是盜版問題,現在市場上幾乎90%的圖書和音像製品都是盜版商品,因為正版商品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大部分消費者是根本買不起的。
而江南商城裏麵的各類圖書和音響商品幾乎要比正版書籍便宜40%,那這鐵定是盜版無疑的,查這個準沒有錯。
在王海的安排下,自己手下的小弟,先後購買了上百件商品,總共兩千元左右。這樣就算其中隻有10%的商品有問題,那也可以狠狠的打擊到江南集團。
說到打假,王海的經驗那是相當的豐富的。
王海的傳奇人生始於1995年的3月16日,那天他為了給朋友送禮,在隆福大廈購買了一對索尼的耳機,價格是85元。
1995年的85元,那幾乎相當於2021年的2000元左右檔次的耳機了,結果王海買了如此高檔次的耳機回家,卻發現這個日本著名企業生產的耳機,在接縫邊緣居然全部都是毛刺,甚至把王海的手都給紮出血來了。
王海當場就認為這絕不可能是索尼的耳機……結果,當王海仔細看了一眼這個耳機的包裝盒之後,就基本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因為這個耳機包裝盒上寫的雖然是日文沒有錯,但是製造廠商明明白白寫的是一家名叫尼采株式會社的企業,和索尼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於是,王海決定維護自己的權益,找隆福大廈要求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假一賠二的原則,賠償自己雙倍的損失。
隆福大廈自然是絕不可能承認這樣的事情的,一氣之下王海一口氣買了十個同樣的耳機,然後找遍了北京所有的鑒定機構,消費者保護協會之類的機構,最終不得不找到索尼中國的總公司來進行驗證,最終得到了一張這對耳機是假貨的書麵證明。
之後,隆福大廈對王海購買的第1副耳機進行了假一賠二的補償,不過後來買的10副耳機屬於知假買假,不予賠償,隻是退款。
他的故事登上了中國消費者報,王海一戰成名,瞬間成為了中國所有被假貨坑苦了的消費者的心中偶像,國家也借此機會發起了一大波清查和圍剿假貨的行動,後來王海還登上了央視實話實說,確確實實出了大名了。
後來王海決定辭去工作,成為職業打假人,專門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的來信,然後幫助他們打假,獲得賠償。
職業打假人這個職業,一度成為了中國職業協會登記在冊的職業之一。
此時的王海還可以說是屠龍少年,隻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消磨,王海整個人也漸漸的變了,因為他發現了一個更賺錢的套路,那就是威脅商家。
之前王海賺錢門路是通過打假的方式,來賺取賠償金,這樣的方式是合法的,隻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來錢很慢。
有人說,王海可以買那些價值上萬元的假冒產品,這樣一口氣就可以獲得上萬元的賠償了呀!
話是這麼說沒有錯,但實際上當一個東西真的售價達到上萬元之後,你就基本上買不到什麼假貨了。
因為窮人如果購買上萬元的產品,他就一定會細查到底,確定這玩意兒是真貨。
而有錢人購買上萬元的產品,他們不會去那些不明真假的地方,而是會選擇專賣店和旗艦店這樣的地方。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上萬元的玩意兒,90%的假貨製造商根本造不出來,就算造出來了也不敢賣,因為根據法律法規,到達了這個數額之後,那就不是簡單的,假一賠二那麼簡單了,那是要去坐牢的。
總而言之,王海正兒八經打假的收入很低,還不如他給別人打工時候的收入高。
更要命的是,王海當時成了很多企業的眼中釘肉中刺,各種各樣的人生威脅蜂擁而至,有一天,王海家裏麵一口氣收到了三隻豬頭,5顆豬心,還有被斬的亂碎的豬蹄什麼的,門口也被潑了大糞,總而言之,那段時間王海的日子過得其實苦不堪言,仿佛時時刻刻都有性命危險。
後來身邊有人告訴王海,你為什麼非要和那些廠家折騰到底呢?你就不能想辦法和他們和解,然後賺的更多嗎?
於是王海悟了,他在發現了假貨之後,不在第一時間舉報,反而是開始和對方私底下進行聯係,透出自己的身份,對方就基本明白王海的意思了,然後給上一兩萬元,甚至是幾十萬元的好處費,事情就在和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