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其實指盤就是U盤,至於為什麼在黃鶴嘴巴裏麵變成了指盤,那完全是因為黃鶴有錢任性,買下了U盤的專利,然後重新命名為指盤了。
當然了,隻在國內叫這個名字,到了國外,依然還是U盤,畢竟其實U盤在98年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了,2001年的時候投入市場了,隻是有好幾家公司在爭奪U盤的專利權,最後判給了中國的朗通科技。
沒錯,U盤是中國人發明的。
黃鶴在江南集團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已經盯上了U盤這個技術,在他第一次去深圳的時候,就找到了當時的朗通科技,提出對朗通科技進行收購。
因為當時全球有三家公司,都聲稱自己是U盤的發明人,包括中國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和新加坡Trek公司。
當時三家公司為了U盤的專利權爭奪的不可開交,而朗科因為是中國企業的關係,處於明顯的劣勢之中,不被看好。
所以朗科當時的價格並不貴,在黃鶴拿到了10個億的美元,然後一口氣砸出了3000萬美元之後,朗科科技的老板果斷決定賣掉公司,於是朗科就到了江南的手中,然後整個公司直接並入了江南光電。
兩個月後,中國的法院裁定,U盤的專利權歸朗科公司,兩年後,美國的法院也裁定,U盤的專利歸朗科公司。
而在原本的曆史中,除了U盤之外一無所成的朗科科技,在20年的專利保護期內,足足利用U盤賺了超過5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用。
不過現在,U盤已經變成江南集團自家的東西了,就連名字,都被黃鶴給改成了指盤,不要問為什麼,問就是黃老板的惡趣味。
而此時,創始成員中的經銷商們,各個眼睛都紅了,雖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麼U盤改名叫了指盤,但是毫無疑問的,這個指盤具有極大的銷售價值,隻要一推出,必定會占領整個市場。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個指盤的售價是多少!
“我們現在向各位可以提供12種不同型號的指盤,這些型號都是根據容量來計算的,其中最小的是18MB的指盤,供貨價中國市場統一30元,公開售價,中國市場統一40元!”黃鶴開口道。
“握草,這麼便宜!”眾人都驚呆了,普通的創始成員可能不明白這個價錢代表了什麼,但是經銷商們,比如劉強東,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現在市場上雖然已經有3.5寸軟盤和U盤同時銷售,但因為U盤的產量太少的緣故,3.5寸軟盤依然是市場的主流。
目前最大的3.5寸軟盤容量是1.5MB,售價是5元一張,拿貨價格大約在3元左右。
而現在現在容量最小的指盤,都有18MB的容量,相當於一張3.5寸軟盤的12倍,但價格隻有他的8倍,便宜了很多。
而且體積小,即插即用,不需要軟盤驅動器。
這樣的東西放到市場上進行銷售,傻瓜都知道該選什麼,完全沒有銷售方麵的困擾。
而指盤和現在市場上銷售的U盤相比,那優勢就更大了,因為現在市場上的U盤,因為產量很少的緣故,所以銷售價格非常誇張。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U盤,最小容量的是9MB,但售價就達到了99元。
沒錯,一塊僅僅隻有9MB容量的U盤,居然要賣到將近100元的價格,不過考慮到U盤遠遠比3.5英寸軟盤要實用的多,而且現在U盤本身具有相當大的裝逼價值,所以這樣的U盤投入市場之後,不但沒有人嫌貴,反而根本不愁銷量,眨眼的功夫就銷售一空。
像他們這樣的銷售商,還要每天求爺爺告奶奶的,從中國僅有的幾家生產商手中弄來一丟丟的指標,簡直不要太折磨人了。
至於18MB的U盤,價格也達到了150元一塊,是指盤的三倍以上,從價格上來說,指盤碾壓U盤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相信,隻要指盤一出,整個個人移動存儲設備領域,就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賣U盤的,都會死的非常的難看。
“除了18MB的指盤,我們接下來還提供32MB,64MB,128MB,256MB,512MB,1024MB,2G,4G,8G,16G,32G的指盤!”黃鶴接著說道,而台下又是一片木然了。
“我靠,江南集團是不是在瘋了?他們怎麼可能搞得出這種容量的存儲設備出來!”這回吃驚的不再是經銷商了,而是電子行業的生產商了。
任何生產電子產品的企業,都對存儲設備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需要存儲數據,區別隻是需求存儲的數據大或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