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呀,居然提前了10年的時間,老馬這手厲害了!”黃鶴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總算把這個阿有錢花給折騰的明白了。
其實也很好理解,這就是未來的花唄。
隻不過是提前了十年,是花唄的原始……不,應該叫做魔改版本。
和花唄相同的是,這都是用戶都是不用直接掏錢,直接有錢花付錢,然後等一個月之後再來進行結算。
當然,開通有錢花的手續會麻煩一些,因為手機不算普及,身份證也容易造假,所以這個年代是不能直接開通有錢花的,需要用戶去全國各地的彙豐銀行,以及和彙豐銀行有合作的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開通專屬的網絡銀行借記卡,然後利用網絡銀行來開通有錢花,這樣就基本可以保證個人信息的準確,以及基金的安全了。
到這裏為止,有錢花都和花唄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接下來,變化就來了。
首先,花唄在當月使用的情況下,是沒有利息的。
但是有錢花不一樣,從開始使用有錢花開始,就要交利息了。日利息不高,也就是2/10000,而未來花唄的日息是4/10000。
這聽上去似乎挺不錯的,可如果將日期換成年息的話,那就變成7.3%的年息了,比大部分的銀行貸款的利息都要高。
從這裏開始,有錢花本質上就已經變成一種貸款業務了,而花唄好歹還要等一個月才會變成貸款。
同時,花唄是要求每個月必須還款的,如果無法全還清的話,就有最低還款。
但是有錢花不一樣,有錢花是一年之內你想還就還,中間絕不追債。隻有等到一年之後,銀行他會找上門來,要收取10%的最低還款。
同時根據隱藏在角落裏麵的,多達64頁紙的電子金融合約來看,如果一年內無法還清10%的最低還款的話,那麼銀行就有權直接對你的私人財產來進行清算。
輕則凍結個人資產,重則直接拍賣車子房子之類的東西,反正就和正常的銀行貸款清算是一樣的規矩。
“好狠!”看完了這個有錢花的具體規則,黃老板不由的打了個寒顫。
前世黃鶴對於花唄的看法就是兩麵的,一麵他承認花唄確實有其便利性,能夠幫助手頭臨時不寬裕的用戶購買急需的產品,有其積極意義的一方麵。
但是花唄也有負麵的一麵,就是放大了用戶的消費欲望。最簡單的道理,在沒有花唄的時候,你可能卡上沒錢,哪怕非常喜歡某個東西,隻要不是生活必須,可能就會壓下消費的欲望,過一陣子就忘了這玩意兒了了。
可有的花唄之後,哪怕你身無分文,隻要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買買買,一切來的都是那麼容易和輕鬆,隻是等你麵對最終送到眼前的,超過月工資幾倍的花唄賬單的時候,才會感覺巨大的驚恐。
再接下來就是啃老,想辦法從父母手中撈到錢來還款。
其實這還算是好的,最慘的是不想勞煩父母,或者父母手裏麵更窮,於是就隻能以貸養貸,最終陷入人生的絕境之中。
當然了,花唄在這方麵做得還算克製,強製要求每個月必須還錢,最少讓用戶可以在一個月後看著自己的賬單冷靜下來。
但是這個世界的有錢花,時間期限居然長達一年,那就意味著一年之內你都不會受到債務的幹擾,你甚至都可以不用去看一眼有錢花的頁麵。
直到一年之後,高達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賬單送到麵前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巨大的恐懼,明白自己這一年究竟幹了多少事情。
如此一來,有錢花的殺傷力相較於花唄來說,提高了幾倍不止,基本上達到了和後世人人喊打的小貸公司一個水平,或者說這兩個玩意兒其實就是一個玩意兒。
尤其是會用有錢花的人,基本上都是學生,工薪階層,甚至一部分低收入人群。
畢竟有錢人沒有必要用什麼有錢花,直接用現金就好了。
隻有這些低收入人群才會囊中羞澀,然後被消費主義誘惑,最終無限製的從有錢花那裏掏錢。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銀行難道是傻子,把錢借給窮人,不怕窮人還不起嗎?
銀行當然不傻,否則後是不會有那麼多的小貸公司,將前毫無顧忌地借給一個個年輕的學生,低收入人群嗎?
人家可不是銀行這種可以允許虧損的金融機構,是私人企業,私人要承擔資金的虧損的,隻有這行業有巨大的利潤,才會有大量的私人資金擠進來。
有錢花不怕虧本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可以把借出去的錢,成倍的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