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來必有後福(1 / 2)

大夫人以前常跟我說起外廚房的事兒呢,我跟了大夫人這麼久,大夫人從來沒把我當成個下人看待,她細心教導我廚藝,還讓我一個小丫頭成了雅舍的大廚,大夫人對我,對咱們家恩同再造,隻是這份恩情,咱們記在心裏就好,總是提起來,倒顯得虛。”

馬大腳:“娘省的,大夫人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往後娘多去廟裏燒燒香,祈禱佛祖保佑大夫人大老爺跟小少爺,一輩子福壽雙全。”

小桃點點頭:“高大哥讓我跟娘說,明兒他師傅師弟跟大夫人過來提親。”

馬大腳一聽,忙站了起來:“這,這哪兒當得起啊。”

小桃拉著她娘:“娘,高大哥就是怕您不自在,才叫我提前跟您說的,您不用怕,高大哥說師傅最是好脾氣,打早就催著他成親呢,如今聽說我們事兒,可歡喜了。”

馬大腳忽然發現,閨女不止模樣兒大了,膽子也大了,想來是在京的這半年長了見識,再不是當初那個什麼都不懂,怕生膽小的小丫頭了,瞧著這樣的女兒,倒讓馬大腳想起了當初在大廚房的曉青。

心裏暗道,這人還真是不論出身高低,跟著誰像誰,自己女兒跟在大夫人跟前,性子也變得有些像大夫人了。

馬大腳心裏頗為歡喜,雖說隻生了一個丫頭,可自己這丫頭爭氣,比多少小子不強,自己怕什麼呢。

即便想通了,可一瞧見曉青師徒一行人,仍有些無措,尤其小桃的爹,更是連坐都不敢坐,娘家人不坐,提親的自然也不好做,白等站著把事兒說成了,這會兒想起來曉青還覺好笑呢。

曼娘見她笑,卻想起一件事來:“剛進來的時候,瞧見外頭堆了幾個箱籠,嫂子這是打算著回冀州嗎?”

曉青點點頭:“當初來京的時候,也沒想住這麼長日子,想著生了嘟嘟就回去的,不想,一檔子事挨著一檔子事兒,這一晃就是六月了,廚藝學院都蓋的差不多了,教學的先生還沒著落呢,再不回去可來不及了。”

曼娘頗為不舍:“要是我們也能回冀州就好了,一家子在一起,和和樂樂的過日子多好,等嫂子走了,曼娘連個說話兒的人都沒了呢。”

曉青笑了起來,眨眨眼:“沒我怕什麼,不是還有嘉言嗎,你兩口子多少話兒說不得。”

曼娘臉一紅:“那不一樣。”

曉青:“如今六月過去就快入秋了,一晃就是年,等過年的時候,你跟嘉言早些回去,在家裏多住些日子,不就成了,而且,你又得照顧著嘉言,還得管著皓思皓玉,有的你忙呢,哪有閑工夫惦記別的。”

曼娘知道大嫂跟自己不一樣,自己雖有才女的名聲,到底是個庸碌女子,眼裏,心裏,隻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家。

而大嫂除了這些,心裏還有天下廚行,大嫂天生就不是個平凡女子,卻,即便如此,大嫂也是一個最有智慧的妻子與主婦,自己在她身上學會了許多。

小桃跟大師兄的婚禮簡單而隆重,沒有過多的賓客,來的都是家人,喜宴也未擺在雅舍,用大師兄的話說,他最喜歡的就是當初在齊州時候,自己跟梅大的婚禮,所以就在他們的小院擺了幾桌。

婚後小桃的爹娘也沒回冀州,大概是對大師兄這個女婿異常滿意,留在了京裏,跟他們夫妻一起過。

平常小兩口子去雅舍,老兩口就拾掇家裏的事兒,掃掃院子,澆澆花兒,種種菜,等小兩口子回來,一家子再一起吃飯。

飯是馬大腳做的,先開頭還怕自己的手藝,大廚女婿不喜歡,後來發現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趕上小兩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時就在城裏逛逛街景兒,有時也會去郊外,異常順遂。

且不說這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再說曉青,說是回去,等動身的時候都進了七月,暑熱褪去,立秋了。

雖說晌午頭上還有些熱,一早一晚的卻涼快多了,怕熱著曉青,安嘉慕吩咐,隻一早一晚的趕路,中間熱的時候,就尋了個涼快地兒,紮帳篷休息,等日頭落下去再接著趕路,本來不算多遠的路,卻走了三天才到。

剛望見冀州的城門,就見源源不斷的難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許這些難民進去,冀州就成了這些難民逃難的地方,留心聽他們的口音,都是南腔,想來是南邊戰禍不斷,老百姓沒了活路,才千裏迢迢的跑到冀州來。

這背井離鄉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許多人不大會說官話,語言不通,更難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來,誰還顧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條命逃出來,都是運氣了,故此,這些人即便逃出來了,也是身無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