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國現代哲學現狀
就中國現代哲學而言,準確的說是處在“愛·智慧”與“變、不變,易變”之間徘徊的產物,處於生澀的新生狀態,由於國情的原因,中國現代哲學起步較晚,還處在理論框架形成概念的基礎期。
用哲學原理說中國現代哲學是介於二元論與三元論之間的位置,現實狀態是理論框架正處於升華期。
對於中國現代哲學而言是不是應該回歸到陰陽互生互斥的二元論理論上去,重新認識二元論的辯證原理,重新認識陰陽論中互為生斥的作用原理,把二元論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還是繼續左手持西方理論,右手持東方思想,把清晰與複雜混為一談去認識,這是現代中國人必須了解的問題,中國人必須清楚什麼是中國傳統理學,中國傳統理學是否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中國現代哲學是中國人砸碎了自己的傳統理學,通過引進、吸收、利用西方人的哲學觀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起來的哲學體係。
中國現代哲學有點複雜,既存在西方哲學體係中的部分哲學觀點,又存在中國傳統理學中的部分觀念,基本是兩種形式並存的情況,既不是全部的西方哲學,也不是全部的中國傳統理學。一種是以上層建築為主導的西方哲學中的部分哲學思想,一種是以下層民眾所持有的中國傳統理學的部分思想觀念,兩者混合並存,並混淆不清的存在於中國現代哲學體係之中。
以如我上麵所說,中國現代哲學體係是西東方部分哲學觀點混合在一起的產物,既不是西方哲學也不是東方理學,多數哲學觀點是在上層結構浮躁而下層結構調整中產生的思想觀念。如土地承包經營責任製的啟用,全民商業開放式發展的模式都是在社會發展形成從下向上倒逼的情況下產生的。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為突出,也就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產生的政治觀點。
但是下層社會的民生理念卻一直處於混沌狀態,就現代中國民眾的思想而言,無疑仍是中國傳統理學充斥著民眾的思想意識,民眾並沒有全部接受官方主導的哲學觀點,在民眾的心中仍然保留與實踐著中國傳統理學思想,並沒有完全采用西方哲學中的部分觀念。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傳統理學思想回歸最猛烈的時期,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氣氛有濃厚的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潮,官場上充斥著古代理學的全部思想精神,下層社會也沉浸在紙醉金迷的思潮中。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國家意誌開始發生轉變,國家意誌開始主導政治意圖,政治上突出人性化發展,中國開始進入全麵發展時期,國家機器全麵啟動,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
但是,哲學兩極分化的現象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突出。
由此導致中國上層結構與下層社會出現思想不能協調發展的現象,意識不能同步前進的現象,以至於在社會發展,日常生活中出現很多奇葩現象。
比如,從現代中國人的婚禮上就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的存在。現代中國人辦婚禮,無論大城市還是農村普遍存在東西合璧的奇葩式婚禮,這也充分說明在西方思想侵蝕下的中國傳統思想在變化,在走樣,但是又沒有一個統一的合理的模式,所以就出現地域不同的奇葩模式。
比如,贍養老人。現代中國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及國情(計劃生育)的問題,家庭多元化在弱化,家庭結構向單一化發展,家庭成員隻有夫妻與子女關係,兩代三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在消失,老人與兒女各自獨立生活,並且政治生態也不提倡多代同堂的多元化家庭結構。
贍養老人在中國古代由於受封建禮教思想的影響,家庭結構多元化,幾乎所有家庭都是兩代三代同堂,甚至四代五代同堂,家庭成員社會化管理,各司其責,並且古代中國的政權在儒家理學思想的指導下,對民眾的孝道采用的是強製性社會約束機製,對不遵守孝道贍養老人的人嚴懲不怠,懲戒非常嚴厲。
古代中國的孝道不歸於道德的範疇,而歸於責任的範圍之內,這樣做應該說非常正確。因為道德不受法律約束,不講道德不用付出代價;而責任就歸在法律約束機製之下,不負責任就必須付出代價,受到法律的嚴懲。
現代中國人把贍養老人歸於道德的範疇,並沒有劃入責任的範圍,對兒女而言養不養老人並不是責任問題,沒有責任就沒有義務,自然也就不存在付出代價,不負責任理所當然也不會有法律的最終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