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客觀是主觀的升華(1 / 2)

第十九章、客觀是主觀的升華

我們即不要過分讀解三元文化的廣義抽象,也不要過度貶低二元原理的狹義概念。事實上《易經》原理包含起於一,合於二,分於三,立於四,結於五,順於六,離於七,易於八,歸於九,圓滿於十的全部道理,隻是人們還沒有發掘岀來而已。

反觀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哲學是建立在“分於三”、“成於四”與“易於八”基礎之上的理論,不過黑格爾哲學的起點比較高,是“分於三”理論的結束與“成於四”理論的開始。重點關注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階段、自然階段、精神加絕對精神階段。通俗說就是事物從生存到泯沒再到重生的發展過程,聯係到人就是“我是‘有’的存在,向‘無’的泯沒的發展,再到‘重生’的發展過程”。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邏輯階段(生的存在階段)、自然階段(存在的發展階段)、精神階段加絕對精神(發展到泯沒再到重生階段)。萬物皆是生到死再到重生的過程,這是事物自我意識發展的必須。這就是“離離原上草,春風吹又生”的道理。

黑格爾認為人的自我意識在發展進程中存在三個邏輯階段,即存在、本質和概念階段。

在自然階段也分三個層次,即機械性、物理性和有機性三個層次。

在精神階段同樣分三個階段,即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社會意識)與絕對精神(重生意識)。

主觀精神(個人意識)與客觀精神(社會意識)又合分三個層次。

主觀精神分靈魂、意識和精神三個層次。

客觀精神分抽象、規則、倫理三個階段。

“絕對精神(重生意識)”階段則是對上述所有觀點“對立與統一”的總結,即“理念是理念”“存在是存在”,兩者對立存在,又統一的存在,是客觀唯心主義者從人的觀念出發對事物發展存在“理念與存在”“對立與統一”的全部哲學總結。

黑格爾哲學的起點在三。黑格爾受古希臘哲學家的影響較深,他的哲學理論是建立在數學三角泰勒斯定理和三元畢達哥拉斯定理之上的理論。黑格爾哲學的全部內容並沒有完全脫離“分於三”的三原則。反觀《易經》衍生出的文化,死抱著“合於二”的陰陽世界不放,導致《易經》文化的衍生思想不能升華,致使思想理論不能正確定義文化概念,最終衝上沙灘擱淺了。

思想文化是遞進式發展的產物,雖然說起點決定終點,但如果你能在中間衝刺加速,一樣可以超越優勢,達到思想的彼岸。思想升華是主觀意誌和客觀精神的反映,是實現超越邏輯三階段的重要手段。

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法則、眾生業力等)的角度來闡述存在的合理性,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存在的物質世界隻是“絕對精神”的最後階段,物質的消亡正是精神世界回歸理性的外部表現。絕對精神等同於客觀存在,各自獨立又統一存在。通俗說人是肉體和靈魂統一存在的產物,靈魂等同於肉體,肉體又獨立於靈魂獨立存在,靈魂又依附肉體而統一存在。肉體和靈魂以各自獨立又各自統一的存在。由此,黑格爾認為“凡是存在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這是黑格爾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核心,它對現代西方人影響深遠,對現、當代西方政治思想影響深遠。

黑格爾“合理內核”論的重要影響是“用客觀意識來改變主觀現實”,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合理內核”被馬克思接受,並應用到唯物主義實踐之中,為唯物主義實踐開拓了全新的思想界麵。站在客觀賓位去看待主觀現實,並接受現實存在,這樣你就不會被動地接受現實,更不會被動地對待現實;也不會用抱怨的心態盲目地去接受現實,或用逆來順受的思想接受現實,而是用客觀理性的心態,啟動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層次,站在第三方客性位置通過思維產生比較、分析、推斷、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手段一來綜合評估現實存在,得出結論後去改變現實,完善現實,以期達成最完美的現實結局。

以如黃瓜從生長到成熟,再到被瓜農帶到市場中出售,這一切的過程就是主觀唯心主義升華到客觀唯心主義所經曆的過程。因為種瓜首先需要瓜農的主觀意識。你想種黃瓜才去種黃瓜。你種黃瓜的目的是為了自食或賣錢。那麼這一切就是主觀唯心的現實存在,而支配瓜農去市場賣爪的心理卻是主觀意識向客觀意誌升華產生的後果。因為種的黃瓜自己吃不完了,多餘的黃瓜堆積在田間或家中是一種客觀存在,那麼瓜農根據實際情況把多餘的黃瓜拿出去賣就是主觀唯心意圖升華到客觀唯心意圖所經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