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易傳》通篇都在說剛、柔(1 / 3)

第三十章、《易傳》通篇都在說剛、柔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易傳》這段話非常全麵和準確地說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的必然過程和最終結果。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在二與四階段的運動過程中,雖然運動程序、規則相同,但所處的位置不同,那麼它們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

在二階段,由於乾坤交替、陰陽交錯、男女交織、動靜交融、剛柔交際,上下合力等等因素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是一種快速運轉的過程,運動速度很快,發展迅速,因此得到的讚美、榮譽很多。

但是,在四階段,由於四是輪回到“二”的運動過程,雖然運動程序相同,但運動程序是反複的過程,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是一種返程運動的過程,是“日月運行,一寒一暑”的來回運動程序,因此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運動到“四”是一種恐怖、恐懼、災患的結果。因為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距離成功已經近了。

從這段話可以知道和釋懷為什麼古代中國的王朝政權無法持續延續,王朝政權不能擺脫延續超過三百年的魔咒,出現反複更迭了。因為古代中國王朝政權在政治綱領上使用的是二、四元文化。

回顧古代中國曆史,可以看出,無論什麼朝代,發展初期都是一種快速運轉的過程,運動速度快,發展迅速,得到地讚美、榮譽也多,成果、成就、業績也多。但是,朝代發展一旦進入繁榮昌盛期,很快便會進入衰退期,進入四階段,運轉進程突然返程,一百八十度大返程,運行的列車如氣候變化一樣,“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一熱一冷,朝代發展進入返程的運動過程中,這其間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都要經曆恐懼、恐怖、災患的考驗,然而最終結局都是以朝代更迭換取社會、國家的繼續發展。

而事物發展是個體、社會、國家的物質基礎,思維發展是個體、社會、國家的精神基礎。當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都進入輪回往複之中時,得到地讚美、榮譽、成果、成就、業績再多,也會在恐怖、恐懼、災患的返程的運動過程中承受朝代更迭的艱難現實。

為什麼?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因為事物發展和思維發展在二與四階段使用的是“柔之為道”。何為“柔之為道”?《說文》說:柔,木曲直也。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廣雅》說:“柔,弱也。柔弱者,道之要也。”《淮南子·原道》說:“柔弱者,道之要也。”

總結起來就是柔之為道,柔者弱也,直者可曲,道之要也。翻譯過來就是事物發展或思維發展在二與四階段使用的是“柔之道”,柔如木,曲者可直,是“道”得要領。

“道”,我們知道,在《道德經》文化中道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通道,也是萬事萬物的出處。那麼,“柔之為道”“柔弱者,道之要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通道是以“柔弱”為重要使用手段的。而“柔”來自哪裏?來自坤、陰、地、女。柔可曲,如地勢坤,厚德載物。也就是說事物發展或思維發展在二與四階段的運動進程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是“柔弱”之術,而這一切“柔”都來《易經》成像的“陰爻”,而“陰爻”又是母係、母權、陰性文化的出處,也就是說“道”是陰,陰是坤,坤是女,惟女人可以“道”,而這一切又是“柔,弱也。柔弱者,道之要也”,也就是說這世界一切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通道都是以“柔”為綱要,運用“柔”術,來產生萬事萬物的,並繁衍後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