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理性之八,論生命存在的價值(1 / 3)

第三十九章、理性之八,論生命存在的價值意義

知道思維可以指揮理性去做一切有理性的事情,同樣思維也可以指揮理性去做一切不理性的事情。有人做錯了事情,有些人會指責他不理性,不理性是什麼造成的,是思維單一或僵化造成的,思維是犯錯之源。那麼,思維怎麼會犯錯呢?因為思維是遞進的。思維在遞進之前要形成陰陽意念。意念有乾剛坤柔現象,剛柔順應意念產生轉化,剛動柔順產生運動的、聯係的和變化的三個階段,這個過程才是世界的本質。

什麼是剛動柔順產生運動的、聯係的和變化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組織概念自我的過程。你要形成什麼思維,必須要把外化的直觀感受到的東西從0開始孕育,也就是從太極狀態外化到1狀態。0是陰陽交融的之態,生死同位,是概念與概念混同之位。此時思維處於抽象階段,因為生死同位,是虛無與存在並存的狀態,《易》學文化就是太極狀態。

第二個階段是組織自然自我的過程。通過太極狀態,生成於剛動柔順的乾坤概念,乾坤概念就是陰陽互動的,上下間愛的“仁”的概念狀態。思維在第二階段是互動的、滾動的、互生的概念,概念以陰陽互生和陰陽統一為概觀存在,組織成自然自我的封閉狀態而存在。此時命運已經生成,生命已經存在,這裏是“道德”形成的階段。因為道已道,名也名了;你已經成人,並命名為張三,此時你就是組織自然自我的“自我”概念,而這個自我在《易》學的泰卦中有表達。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剛柔相濟,天下順。但此時思維仍處在幼稚階段,隻知內健外順,剛柔相濟,隻有前進和倒退意念,而不知事出有二,還有三。

第三個階段是組織客觀自我的過程。“客觀”在《易》學中沒有這一名稱概念,但在否卦中能看到這方麵的一些端倪。否卦說不交不通,“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因為一個封閉的社會,不利於人際交流,並且你出大價錢卻得到小東西肯定不利於和諧共存。這是卦體主客不和諧造成的。在否卦主卦是坤,客卦是乾,坤在主位首先發動攻擊,是以柔克剛的外化過程,這是一種否定主客位置,主位反向主動攻擊客位的過程。而主位為柔,客位為剛,柔克剛就是一種反抗、起義,是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客觀”是事物或思維陰陽互生、陰陽統一和陰陽互斥三者統一或互動的過程。而陰陽互斥是事物或思維決定是否向上一個台階躍進的過程。陰陽互斥含有《易》學“懼”的態度和西方哲學“否定之否定”的概念。所以在三,人是內在矛盾,不斷地自我否定而向上奮進的狀態。三是客觀自我處於“懼”狀態,思維處於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反思狀態,恐懼、野蠻、占有、矛盾、戰爭和侵害等等占據恐懼反思心理占據內心世界,逼迫主觀自我站上客觀自我的位置,同時“三”也是一種概念轉化成另一種概念,一個層次邁進到另一個層次開拓、進取、發展的過程,沒有思維“懼”狀態和否定之否定的反思態度,思維根本無法進步,思維也會指揮理性去做一切不理性的事情。

人其實就是生、存、死三者的發展過程,至於重生,那是“神”管的事與人幾乎沒有關於,所以世界沒有“絕對精神”之說。也就是說對於“絕對精神”基本不存在,任何人也無法將精神升華到絕對狀態,因為精神處於絕對時是生命無懼之態,生死都不顧了,還談什麼生存呢?但對於有信仰的人而言,“絕對精神”絕對是特殊人群必須倡導的信仰精神,而對普遍性而言,你基本不用操心“神”管的事情。這大概也是黑格爾“絕對精神”(absolute spirit; absolute mind)被人詬病,不被人認可的原因。

不是你該管的事,對普遍性而言你隻要管生、存、死就行了。而在生、存、死之間,“生”你也不用操心,因為生是父母的事情,父母在一個特定時間受“神”和“仁”的旨意,上下間愛、剛柔相濟而生產你,所以有你沒你是“神”和“仁”引導“愛”的結果,也是思維指揮理性的結果,出於“愛”的結果你產生了,所以你無法控製“生”的概念。但你需要操心“存”的概念,並且是必需的。存在才是你必須真真切切需要操心的事情,至於“死”還不是你想管又管不了的事情。“死”也歸神管。“死”不是你想死就可以死的,因為在“存”階段你造下太多的“果真”和牽掛,讓你欲生不能生,欲死不能死。在“絕對神”沒有來要你死之前,你仍將苟且地活著,待你的靈魂隨神而行去尋找你下一輩子的落腳點了,這更不是你管得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