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人性之一(1 / 2)

第八十五章:人性之一

就人性而言,人性是站在理性之上的人事行為,因此,探索人性的客觀唯心性對人類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如果說人性起始於獸性,並沒有任何錯誤,然而隨著人類進化,人性逐漸脫離獸性演化成一種獨立的人格特征,形成獨立於動物性之上的完全人格。

人類在沒有進化到社會體製之前,人與禽獸並沒有什麼區別,隻是為了生存延續的物種而已。然而隨著人類進化,宗族出現,社會文明出現,人性的本質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現了原始理性之外的第三方客入思維能力,於是便有了人性,也叫完全人格。那麼什麼是第三方客觀思維能力呢?

這正是本節所要探討的。

我用兩天時間讀完了休謨的《人性論》,卻得到“理性沒有主動力,不能製止或產生任何行為或情感”的謬誤。又用兩天時間讀伊本.西那的《論靈魂》,又得到靈魂是“體之為形體,則是與附著主體在一起的東西”的謬論。

那麼理性是什麼?理性是判斷力綜合智慧、愛心、勇氣和自信,激發出的有效執行的能力。如果理性沒有主動力又怎麼有效執行意誌力呢?如果靈魂是體質為形體,那麼意誌又怎麼有效執行“附著主體”的意圖呢?

不要把西方哲學家的論點一概的加上正確的標簽,其實在很多西方哲學家的理論中存在很嚴重的謬誤。如果你認為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論是絕對正確的,並把“絕對精神”看著是唯心論的最高境界,那麼“絕對精神”論又以什麼形式、概念或範疇來體現呢?回答是“絕對精神”論是完全謬誤的。我這樣說一定有無數的黑格尓哲學的追隨者反對我,其實我也是黑格尓哲學的信仰者,但謬誤還是謬誤,謬誤終究會被真理更正。

為什麼說“絕對精神”是謬誤,因為人在“絕對精神”的狀態下是大腦充血的,脾氣係統大量充入氣流,人在此時是高度緊張或恐慌的,精神處於極度亢奮狀態,這時的人性無法做出任何一項正確的判斷,人的人格缺陷往往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激發出來的,錯誤決定也是在“絕對精神”下做出的,而理性的主動力,也是在不能製止或產生任何行為或情感的情況下產生的,靈魂與精神作為“體之為形體”的物質性,將“絕對精神”論擊得粉碎。

精神在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到絕對精神的進展過程中,主觀精神就是我們睡醒後睜開眼看到的,主觀精神也叫理性精神,主觀精神就是我們平常觀察到的。如起床刷牙洗臉的主觀精神,主觀精神存在於理性教條之中,如你去工作,父母告誡你團結同事,努力工作等,掙到錢老婆伸手拿來,並告誡你,不要藏私房錢等等,再往高大上說就是熱愛國家忠於人民等等都歸於理性的教條,也叫主觀精神。

而客觀精神就是客入於意識(理念)之中的第三方精神感應,屬於淩駕於主觀精神之上的客入精神。我們知道,當你睜開眼看到物體時,你的初始意識並沒有意義。

我們現在就來親身體驗精神主導意誌的全部過程,我現在問你,你看到了什麼?你可能回答,我看到天亮了。好了,這時你的意識(精神)是直觀的,也叫主觀意識(精神),接下來你的意識在告訴下一步的行動意誌,你是起床還是繼續懶床,就是客入的意識來起作用的,而這個客入的意識是帶著欲望來的,也就是說客入的意識是有目的,而非無意識的客入觀念,也叫客觀精神(意識)。比如說睜眼看到天亮意識到天亮了應起床了,這是主觀意識,如果睜眼看到天亮立即想要吃飯,於是想到用什麼食材做飯,那麼這就是客觀意識介入大腦,因為餓了,肚子有需求,所以想到用什麼食材去做飯。這個想法過程便是客入觀念。客觀精神的介入就是指揮意誌的介入,進而指揮行為取向的意識去向,便是客入觀念。這就是客觀精神來源於欲望的證據,如果客觀精神不帶欲望意圖,大腦就不會指揮人的意誌去行動。這就是客觀精神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