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下談判的路上(1 / 2)

腳掌踩在船槳的同時,那個年輕的武士順勢屈膝。

然後,當船槳從水中躍起的時候,單腳站在船槳上的武士便奮力向前一躍。

船槳離水、入水、滑動,再次抬起。而這時候,那高高跳起的身形也正好落下。

之後,便是第二次的踏槳、起跳、下落。

一次又一次的起跳、下落,短短五次劃槳的時間裏,那武士已經從船頭跳到船尾,然後伸手按在盾牌上,手臂用力,將自己甩進了船裏。

然後,船上的槳手們便發出一陣喝彩和哄笑聲。

即便以我的眼光來看,考慮到這名武士的年紀,他的表現確實也當得起滿船的喝彩了。

他所施展的本領,是北地武士們在海戰時常常要用到的,通常都是由武士們自己在平日的航行遊戲中,和激烈的戰鬥廝殺中自行揣摩鍛煉,最終掌握的。

但是,當我的父親設立了鹿廳,讓王國中最優秀的武士向我和那些孩子們傳授技藝之後,這門幾乎可以稱為“秘技”的本領,就變成了一門所有人都要學習和訓練的技巧。

而且,這門技巧的學習和訓練,也是由易到難逐步進行的。

最簡單的,也是最初學習的,是所謂的“踏板術”,就是迅速的從一根被架在空中的長木板上走過去而不掉下來。

隨著難度的增加,那條長木板變得越來越窄、越拉越薄,走的時候還會上下搖晃。

這也是我們目前正在學習和鍛煉的。

而按照侍衛們的說法,在熟練的掌握了踏板術之後,則是“踏舷術”。因為和完整的長條木板比起來,船舷上因為要預留槳位和盾架,實際上是凹凸不平的一長條,想要快速通過不但需要平衡穩定,還需要眼疾腳準。

增加難度的時候,還會在盾架的地方真的掛上帶有盾帶的盾牌,模擬真實的情況,為疾馳製造更多障礙。

在“踏舷術”也被熟練掌握之後再進一步,則是“踏盾術”,也就是踩著掛在船舷上的盾牌的邊緣飛奔——和雖然凹凸不平但卻平直整齊的船舷比起來,完全是弧形而且很可能有金屬包邊的盾牌無意更加難以落腳。

等到一個人能踩著盾牌的邊緣飛奔之後,所要學習的就是這名武士所施展的,令人目眩神迷的“踏槳術”了。

這門技術說起來簡單,就是趁著船槳離水的時候踩上去,跳起來去踩下一支槳。可實際上,船槳的槳杆不但更加難以立足,而且始終處於傾斜的狀態,還在一刻不停的運動,其難度可想而知。

而那名年輕的武士卻毫不停留的一氣完成,自然會引得一片叫好。

緊接著,又一名武士站了出來,開始挑戰。

然而和上一個人比起來,這一位明顯就差遠了——進行第四次跳躍的時候,這一個腳下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海裏。

如果是在和別人的交戰中,那麼這一下子就足以要了他的命——往來衝突的船隻、飛快起落的船槳、射飛彈落的流矢,任何一項都足以帶走一名失足落水的勇士的性命。

可現在我們隻是在南下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