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親自主持治理水患,疏浚漕運,此事早已吸引了整個大明下的目光。
但這位太孫殿下親赴徐州段漕運一個月後,卻是未曾做出半點功績,反倒是悍然廢掉了正四品的徐州知府。
隨著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贈徐州知府虐政》傳遍下,竟是人人為之稱頌傳揚,萬口傳誦,乃至風靡整個大明文壇,競相讚歎這位太孫殿下詩才橫溢。
自大明立國之後,為革除元末施法不明之弊端,除卻文人浮華淫巧之陋習,大興尚用實學之風。
在當今子的大力提倡之下,朝廷推行了一係列措施,改革科舉,尊重儒學,倡導禮教,申明教化,尚敦篤、抑浮華,使得明初學風為之大變。
這一實學風氣,影響到文學,則是崇實尚用、溫文爾雅、溫柔敦厚的文學風氣的出現,從而使明初文學充斥著一種理學風味。
加之此刻大明文壇士子名士,大多數皆是經元入明的,經曆了元末明初的動亂,對社會民生及治亂興亡有著較深的認識和體會。
故而這些大儒名士往往能寫出一些揭露社會黑暗,具有現實社會意義的作品,如以文名揚世的宋濂,以詩稱世的高啟,以詩文並著於世的劉基,三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在這個信息交通以及印刷技術已經算是比較發達的時代,這首由當今皇太孫有感而發親自作出的《贈徐州知府虐政》,如同一顆耀眼的星星橫空出世,徹底點燃了整個大明文壇。
此詩句句皆是在寫徐州知府嚴嘉良驕奢淫逸,收刮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怨憤四起,朝廷官僚卻是充耳不聞!
要知道當今子可是一向重典懲治貪腐,為此不知砍掉了多少個貪官汙吏的腦袋,但太孫殿下這首詩卻是寫的尖銳辛辣至極,無疑狠狠給了那位子一記耳光。
或許是因當今子的殘暴統治而憤怒,亦或許是感懷那些被當今子無故殺掉的碩儒名士,如高啟、徐賁等人,造成整個文壇競相傳誦追捧此詩,一時之間鬧得沸沸揚揚。
乾清宮,禦書房。
右都禦史袁泰剛剛跪地行禮完畢,便被一個茶杯砸在了額頭之上,登時鮮血淋漓,卻是不敢抬手擦拭,隻能任由血液流淌。
“看看你做的好事!你可真是‘秉公執法’啊?虧得朕如此信任你,將都察院交由你執掌,你對得起朕嗎?”
太祖爺如同憤怒的野獸,銳利的目光死死盯著這個重臣,恨不得立馬下令將其拖出去杖斃!
袁泰戰戰兢兢地以頭觸地,根本不敢吭聲。
他怎麼也未曾想到,嚴嘉良這個蠢貨竟然蠢笨到了這種地步,連場麵功夫都不知道做一做,竟敢當眾邀請皇太孫赴宴,為他接風洗塵!
這他娘的不是坑人嗎?
災民饑民尚在水深火熱之中嗷嗷待哺,你倒是好得很啊,不但肆意享樂,還邀請太孫殿下一同享樂!
你是真不知道,那位太孫殿下狠辣無情的手段啊!
事已至此,為之奈何?
不但嚴嘉良這個蠢貨完了,自己也完了!
“老臣……知罪!”
顫顫巍巍地講出了這四個字,袁泰如同被抽幹了精氣神一樣,險些癱軟在了地上。
原本太子殿下監國理政,自己最多被革職罷官,尚能保全性命。
但現在被皇上召見,已是必死無疑了啊!
太祖爺冷眼看著這個老臣,語氣冰冷地下令道:“擬詔,革除袁泰右都禦史一職,即刻打入牢,嚴加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