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之一
誰來證明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我有一個夙願,要為“我們”――當過知青的“老三屆”――寫一部書。從2006年5月18日開始還願,用一種最通俗的辦法,在黑龍江省發行量最大的《生活報》上開一個專欄《我們的故事》,每周一篇,經過一年以後,讀者紛紛要求能盡快結集出書。正好作家出版社的朋友也對這本書懷有期望,這樣一來,這本書就擺在你的麵前了。
“在沒有戰爭和災荒的情況下,老三屆可以說是20世紀有文化的年青人中遭受最多磨難和折騰的群體之一。他們的經曆不妨看成一段曆史的生命化縮影。文革的具體事端會漸漸淡忘,但這群人及後代卻以一種乖戾的生命方式作永久性的記載。”
這話是餘秋雨先生說的,出自他的那本《文明的碎片》中的那篇《老三屆》的文章。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某一年夏天,我曾陪他夜航黑龍江,路上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
關於知青的回憶文章和文學作品,我的朋友梁曉聲、張抗抗、肖複興和同代作家史鐵生、賈平凹、葉辛、陸星兒等,已寫過許多,每一篇都讓我們感動。但他們對知青運動、對老三屆的觀點卻大相徑庭。有人認為,我們和祖國一起經曆了苦難,我們在苦難中成長,有所作為,因此“青春無悔”。有人認為,我們是文革和知青運動的受害者,也是施害者,我們把紅衛兵極左的思潮帶到了廣闊天地,給人民和自己都帶來了災難,我們應該懺悔……
無論別人怎樣說,我還是要寫,寫我和我們自己的經曆、自己的感受,為這段曆史留下“生命化的縮影”,以告誡人們不能讓那些刻骨銘心的悲劇再次發生。也告訴人們,在那個陰風浩蕩的年代,在那邊塞絕寒之地,也曾有鮮豔的人性之花的開放。
我要寫“知青時代”我們的苦難與風流,我還要寫“後知青時代”我們的艱辛和坎坷。我要寫我們,還要寫和我們共命運的父老鄉親。我要寫成功者的輝煌和燦爛,我更要寫失敗者的沮喪和無奈。總之寫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逆境中奮發拚博,把種種人生經曆變成財富,把最大的苦難咀嚼粉碎,憑著一股堅定的意誌朝前走,和祖國一起從黑暗走向光明。當然我們也會反思和審視自己,由於當年的愚昧無知、狂妄自大、膽怯懦弱、自私和利已,怎樣使自己和別人的命運雪上加霜。也許上帝都會原諒我們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的錯誤,但我們還是應該毫不回避地記錄下來,那可能是我們的後代最為珍貴的《人生寶鑒》。
我在開辟專欄講述這些故事時,曾對老知青們說:
“朋友啊,朋友,請你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