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是咖位最真實的鏡子。
西班牙餐廳的大堂,中午的飯味兒還沒散盡,地板隱約泛著油光。大堂最裏側有個小舞台,一左一右擱著兩大音響,中間立著麥克風和吧台椅,舞台下擺了三排椅子。
這場麵真是不輸駐場歌手和佛拉門戈舞者。
想象裏冷餐台上的西班牙火腿沒有,手掌大的西紅柿淋橄欖油也沒有,歐洲原瓶氣泡水還是沒有。
早知如此,剛才在門口就不該聊什麼西班牙幾點吃飯,白費口水,還浪費感情。
夥計們正換著桌布、擺放餐盤,剛才那女孩子不知上哪兒忙了,一時間,我竟不知該站哪,也不知該做點什麼。
“當初怎麼想的?接這種活動?好歹也是個半紅不黑小作家,下午上飯館跑場子賺生活費?”我禁不住在心裏對自己發射一頓衝擊波。
人尷尬的時候必須趕緊找點事情做。
我環顧四周,幹脆抄起一本菜單,假裝捧場欣賞。
紅色PU皮封麵也是隱約泛著油光,暗示著這是一家油膩的管子,作為一枚對吃有點心得的酒鬼,我直接翻到主食欄,這塊往往最暴露真實身份。
實踐得真知。對吃的心得,我是一口一口積累出來的。這塊兒和喝酒的內容,我到現在都記得特別清楚。
花哨的前菜、紮實的主菜,還有美味甜品,都是有情調一餐的臉麵。但主食往往才是一家店的底線,代表著花多少錢、吃什麼東西才能基本管飽,或是對這家菜沒什麼興趣、應付著來吃一頓的人可以選什麼,也往往留著一點創始人和主廚的初心。
比方說,有的燕鮑翅酒樓看著粵香粵色,從裝修、菜量、搭配上都很廣式,若搭配幾個梳著分頭說著粵語的領班,效果倍增。但主食欄的羊肉燴麵,還是會暴露投資方的真實喜好,讓人難免擔心,大廚會把燴麵的羊湯灑一點到佛跳牆裏。
有些西餐小館子並不起眼,但主食欄上為數不多幾個小眾原汁原味的西式燴飯,代表了店家對菜品風格一致性的堅持,和發展特定口味鐵粉的小心機。
魯菜館子的主食基本隻會出現餃子、包子、麵,要是來個手抓飯,非得有老饕捶胸頓足,抄起大蔥追著主廚打。
再兼容並包又主打本土化的法國餐廳,也絕對不應該告訴顧客,“您好,今天我們的主打甜品是提拉米蘇”,如果你聽見了,那就問問,店裏有沒有十三香炒牛小排。
之所以嘮叨感慨一番,不是因為我嘴碎,而是這家西班牙菜的主食菜單上寫著一道菜,讓我不禁萬般滋味湧上心頭:精品揚州炒飯。
藍海如果知道,自己一頓操作猛如虎,是為了我今天來揚州炒飯館子,進行一場中西合璧的分享會,肯定很後悔沒對著我腦袋撒點兒蔥花和芝麻。
“易先生,咱們又見麵了!”聽聲音猜,可能是唐禾風,一點浮誇加半點熱情。
“每次見麵,唐小姐都更年輕。”我這個小機靈鬼,真是太會說漂亮話了。其實我能一眼認出她,靠的是翻她朋友圈。
“哈哈哈,瞎說!”唐禾風穿得頗講究,一件紅褐色重磅真絲的連衣裙,圓領長袖又過膝,不輕佻,很有風情,配上奶油色鱷魚紋的小跟鞋,顏色和氣場跟西班牙風情很搭。一看就是個久經考驗的公關界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