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誌望著懷中熟睡的孩子,心中喜愛到了極點,左瞧右看的沒有看到旁人,忙抱著孩子朝著村子內走去。
出去收破爛兒回來卻多了個孩子,肯定會讓別人起疑啊。
劉大誌就借口說劉有道是遠方親戚家的孩子,父母不幸罹難,家中親戚又沒有幾個,所以由他代為領養。
村民們自然不疑有他,就連劉有道也覺得這種說法才靠譜,對於爺爺講的故事表示不信。
山中的生活雖然清苦一些,可劉大誌對這孩子喜愛無比,望子成龍。從小給他吃好的穿好的,不比別人家的小孩差半分。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劉有道也慢慢的長大。
若是一直就這麼平淡的過下去,說不得自小就聰明伶俐的劉有道真會像爺爺所期盼的那樣,通過讀書出人頭地,做個有錢人。
可怪事發生在劉有道七歲那年冬天,這件事發生後,讓他走上了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
七歲的劉有道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正值傍晚放學時分,劉有道跟著村中其他同齡孩子嬉笑打鬧著朝家中走去。
途中路過一片老樹林,如血般的殘陽照射進去。
樹林中樹影婆娑,幽長黑暗的林間小路蔓延而去。
這邊樹林裏麵到處都是墳墓,當年村長請陰陽先生來村中相墳地,先生選中了這片老林子,說此處藏風納水,是埋葬先人最佳的風水寶地。
平日裏大人們趕路不會走林間小路,怕打擾到先人安眠,都會刻意的繞過林子。
可小孩子卻是沒那麼多顧及,並沒有繞路直接從林子裏穿過。
劉有道走在嘻哈打鬧的孩子中間,慢慢的覺得有些不對勁。
“有道…劉有道…過來……”
耳邊突兀的傳來呼喚聲,聲音縹緲仿佛從遠處傳來,仔細聆聽卻又覺得是在身邊。
劉有道詢問身邊的同伴有沒有聽到聲音,眾人一致的搖了搖頭表示並沒有聽到。
這就讓劉有道有些納悶了,聲音明明很清晰,難道是隻有自己才能聽到不成?
左顧右盼之下發現聲音竟是從不遠處的一座孤墳旁發出來的,聲音還在斷斷續續的傳來。
劉有道隻覺得是小夥伴跟自己惡作劇,年紀尚小並不懂得什麼是害怕,直接邁步走了過去。
走到近前,發現聲音竟是從墳內傳出來的!
劉有道覺得有些不妙了,剛想扭頭便走,突然一道黑影從墳內衝了出來,直接鑽進劉有道身體中。
劉有道隻覺得腦中一疼,直挺挺的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
周圍還在打鬧的孩子們發現劉有道的異狀,連忙走來七手八腳的把他抬了回來,朝村內跑去。
到了村子裏,劉大誌看到自己的寶貝孫子竟然昏迷不醒,當時就急的如熱鍋上螞蟻,慌忙抱起孩子就朝村醫家走去。
村醫仔仔細細的檢查了一番,卻看不出劉有道是為何暈倒,便建議劉大誌把孩子抱到鎮醫院去。
劉大誌一聽,頓時感覺天旋地轉,生怕孫子得上什麼大病,腦中發昏竟急火攻心也暈了過去。
聽到風聲趕過來圍觀的村民連忙又是呼喚又是掐人中的,這才把劉大誌給弄醒過來。
醒過來的劉大誌心急如焚,連忙抱起劉有道便朝著村外跑去。
就在這時,人群中突然有人出來攔下了劉大誌。
“慢著,這孩子並不是因病才昏迷過去的。”
隻見說話之人緩緩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抬眼看去竟是一名道士。
劉大誌看著攔在身上的道士問道:“不知這位道長何出此言?”
隻見從人群中走出的道士身後背著一個大包袱,身著杏黃色的道袍,頭頂混元巾,麵目慈善,看起來仙風道骨如同仙人一般。
隻見道人微微一笑,對著劉大誌溫言說道:“我本是一閑雲野鶴之人,途中路過貴寶地,發現村內上空煞氣滔天,盤旋不散,心中驚奇,便進來一觀。”
說完後,麵含笑意的望向劉大誌懷中的劉有道,喃喃自語道:“命裏屬陰之人,被陰魂入體。有意思,有意思。沒想到我苦苦尋找了十幾年的弟子,今日終於遇到了。我的乖徒兒,你可讓為師好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