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這個世界還有別的穿越者(1 / 3)

“太史慈字子義,青州東萊黃縣人。”

“慈,少有勇武,弓馬嫻熟,聞名鄉裏。”

“光和中,揚州刺史劉繇舉為黃縣奏曹。”

“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困慈母於縣城,太史慈心憂如焚,單騎歸家,為賊所阻。”

“慈揮舞銀槍,斬賊首數人,賊人膽寒,皆避於道左,慈得脫。”

“會劉繇率宗族萬人援曲城,過黃縣,斬首三千,破敵上萬,與慈彙於城郊。”

“先前,縣令喬肅聞黃巾攻城,兩股戰戰,幾欲逃亡,民亦不知所終,及繇入城,百姓乃安。”

“繇遣侍者張英撫慰慈母,卻見慈母安然坐於屋中縫補麻衣,張英慰曰:黃巾賊雖眾,甚缺攻城器物,我主破之易如反掌,請慈母安心。”

“慈母笑曰:吾兒曾雲,人有悲歡離合,約有陰晴圓缺,老婦深以為然。”

“英聞言,乃拜服,歸告繇,繇歎曰:太史慈有大才,吾甚慕之。”

“及慈歸,繇辟之,委與軍事,慈以老母在堂,固辭曰父母在,不遠遊。”

“慈母聞言,怒斥曰:大人有恩於黃縣,亦有恩於老婦,若賊破城,吾等皆為所擄,汝安能見老婦於堂中?”

“慈汗流浹背,拜而泣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伏地三拜九叩,乃歸繇軍,慈母亦淚灑衣襟,口不能言。”

“圍黃縣者,乃前泰山賊寇孫觀偏師,及賊退去,繇親率陳橫、張英、太史慈等萬餘人擊孫觀主力,戰於曲城。”

“慈熟知鄉間地理,自領斥候一職,俱察炊煙、驚鳥、飛塵之所,料敵先機,克敵製勝。”

“是時,孫觀、吳敦、尹禮、昌郗等寇曲城,縣令出城與之戰,不克,被斬。”

“遊俠王豹等吏民據死守城,孫觀遂轉攻濰縣,亦不勝。”

“慈為先鋒,率四騎衝潰賊寇輜重,遇賊首孫觀、臧霸等,引弓搭箭,重傷孫觀,迫降臧霸。”

“劉繇驅大部擊賊,斬首四千,追敵於泰山。”

“黃縣、曲城、掖縣、當利、盧鄉、濰縣遂平,長廣、挺縣、即墨、壯武、不其五縣遂安。”

“膠東公沙盧氏遣宗族子弟兩千,高密張氏亦派家丁三千助繇。”

“各地豪強贏糧景從,繇遂率部三萬餘攻北海,克下密,與兗州刺史劉岱會於都昌。”

“繇竊聞盧氏與慈不睦,遂命慈守曲城。”

“繇與岱合軍五萬攻北海,遇黃巾賊二十餘萬,戰,不勝。”

“管亥、廖化、裴元紹設伏兵擊岱,岱兵傷亡慘重,損兵三萬,膠東公沙盧氏、高密孫氏子弟皆戰死。”

“繇引敗兵守長廣,命心腹持符求牟平劉氏守軍救援,又命太史慈率曲城五百眾援長廣。”

“慈欲行,忽聞管亥抽兵攻曲城,會擊牟平援軍。”

“或曰若曲城失陷,長廣腹背受敵。”

“慈速去信至繇,陳述利害,勸牟平援軍據曲城,與長廣成犄角。”

“繇大驚,命牟平援軍駐曲城,管亥率眾十萬,不克。”

“是時,曲城、濰縣、掖縣、當利諸縣富戶聞管亥兵至,大懼,遷宗族子弟出青州。”

“慈引軍至黃縣,掠其資財糧草,擴軍三千,陰使士卒傳黃巾賊寇略東萊,蓬萊、濰縣、棲霞、招遠、觀陽百姓皆遷至黃縣避難。”

“黃縣縣令喬肅患縣民溢滿,告知慈,又遷百姓數萬於濰縣,慈遂執掌二縣。”

“又十五日,幽州別駕劉備率精兵五千破臨淄城外黃巾十五萬,賊寇潰敗,青州稍安。”

“黃巾主力三十萬隱於群山,亦稱泰山群盜、北海管亥,州府不能平。”

“另有小股黃巾寇略青州,郡縣城池失守,百姓大受荼毒。”

“慈募王豹等遊俠自成一軍,披鐵甲,執斬馬刀,百姓皆稱太史兵。”

“黃縣、濰縣城堅甲利,賊寇竟不得克,乃散於荒野。”

“及張角病逝,青州黃巾稍被抑製,賊眾所過,城郭皆為廢墟。”

“慈引兵三千,襲曲城,破黃巾萬人,降賊首廖化、杜遠,又克掖縣、當利、盧鄉。”

“皇甫嵩平定冀州,先帝犒賞三軍,劉繇命慈隨之進京,慈再辭曰父母在,不遠遊。”

“劉岱也命王肱接掌六縣民兵,慈詐而逐之。”

“又數月,慈引兵萬人大破黃巾殘部,降黃巾婦孺老弱十餘萬,皆遷至掖縣、當利、盧鄉。”

“東萊平定,黃縣縣令喬肅遷太守,命太史慈為別部司馬,都尉,盧鄉縣尉,駐兵東萊。”

“後二年,黃縣、濰縣、曲城、掖縣、當利、盧鄉六縣之民休養生息,免農稅。”

“慈引百姓多種植經濟作物,水果、香料大豐,獲利數十倍。”

“大興奇技淫巧,百工、諸商皆聚於西北六縣,東萊製品銷售全國。”

“又製玻璃,其物晶瑩剔透,豪強皆以購之為榮,得錢數十億。”

“時南宮大火,稅天下田,複修玉堂殿,鑄銅人、黃鍾、天祿、蝦蟆,六縣百姓富庶,皆以五銖錢抵之。”

“蓋因青州動蕩,慈於六縣實行民兵製度,村皆設民兵,又命專人訓練。”

“琅琊王劉據夢,慈與肅憑吊,有黃巾賊寇張饒率兩千眾寇略盧鄉縣村落,被民兵擊破。”

“竊聞民兵身穿皮甲,手握皮盾、長矛,背三尺長弓,進退有據,攻守自如,實力堪比禁軍。”

“中平五年,臨淄張舉、張純反,慈引兵東萊郡兵六萬平叛,張舉隻身逃往。”

“中平六年,慈獻五石散、巫祀神女於北宮,作新五德終始說,盛行京都,大儒管寧、蔡邕、王允、盧植等士人爭相傳頌,一時間洛陽紙貴。”

“大將軍何進聞之,奏請太後何氏保媒,嫁女何琳為平妻。”

“有黃門報於先帝,帝封慈為青州刺史,私詔護陳留王劉協安全。”

“新帝登基,十常侍族滅,大將軍何進、太傅袁隗錄尚書事,太後又封慈為黃縣縣候,不日赴青州。”

長秋宮偏殿,葉楓拿著這份風聞奏報,圍著四輪馬車、玻璃、斬馬刀等物品不停踱步。

何姬坐在一旁,看著《三國誌吳卷太史慈列傳》,也是眉頭微皺。

“主上,這太史慈真是穿越者?”

葉楓轉過身來,拿著奏報點點頭。

“確認無誤,不會有錯。”

“你看這份奏報裏,就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說著,他拿起朱砂筆,在宣紙上圈了出來。

“人有悲歡離合,約有陰晴圓缺,這句出自八百多年後的宋代蘇軾,你可以在宋詞裏查到。”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六百多年後的唐代孟郊,筆記本的《唐詩三百首》裏就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