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馮氏、袁氏、楊氏、王氏等十二位貴人為了感謝您治療她們的隱疾,已在偏殿等候侍寢。”
葉楓轉過身來,看到跪在地上的何姬,沉聲回絕。
“我不是說過了嗎?不要她們進入偏殿,要是讓蔡琰知道了,她會怎麼看待我?”
何姬眼睛通紅,咬緊嘴唇道。
“主上貴為仙人,怎可被一凡間女子迷惑心智?我這就下詔,讓她進宮侍奉主上左右。”
說完,她就退出偏殿,去起草詔書。
何姬的小心思,葉楓都懂。
自從他參加大將軍的夜宴,遇到了蔡琰,感覺驚為天人,就起了把妹的心思。
於是,隔三差五跑到蔡邕府上聽琴,針砭時弊。
蔡文姬偶爾也出來作陪,彈奏一曲《高山流水》,聊上幾句就回到閨中。
有時候,葉楓還以聚餐的名義邀請蔡邕一家到大將軍府上吃火鍋。
時間長了,對某人非常在意的何姬,自然能看懂他的小心思。
北宮佳麗數千,有清純可愛的,有熱情活潑的,有溫婉可人的,有高貴冷豔的,有才華絕豔的,還有像自己這種野性誘惑的。
她們有給葉楓送過點心,有繡過荷包,有送過絲袍,有送過情詩,有彈奏過器樂,可他對嬪妃佳麗都無動於衷,這還能怎麼辦?
若不是他一再強調,禁止她們出現在偏殿內,那些美豔動人的佳麗早就裹著紗衣自薦枕席。
隨著他在偏殿駐留的時間越來越少,何姬也在改變某些態度。
今晚,她把北宮所有的貴人召集起來,統統送入偏殿,讓她們曲意逢迎。
但這種突破底線的做法,讓他十分不滿,她怎麼可以不經過自己的同意,就隨便替自己做出決定呢?
還沒等他表示不滿,何姬就展示了霸道女總裁的風範,直接下詔命蔡琰進宮侍奉先生。
這讓葉楓怎麼辦?
麵對生活的咄咄逼人,他隻能屈服了。
雖然表麵抗拒,但內心還有點小激動,身體很自然的順從了。
“這該死的萬惡的封建主義舊社會!”
葉楓隻能在心裏唾罵,大腦卻在瘋狂的想念某個才藝雙絕的佳人。
第二天早晨,他就在禦馬監外碰到了穿宮裝的蔡文姬。
她雲鬢高盤,臉蛋圓潤,瓊鼻櫻口,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粉色流蘇裹住了白色修長的脖子,外麵罩著黑色的襦裙,遮擋不住傾世容顏。
她緩步走到他麵前,低頭盈盈一拜,眉間有化不開的愁苦。
“先生,昭姬奉命前來侍奉!”
葉楓點點頭,咳嗽一聲。
“我家鄉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你的人生並不是整天悶在家裏自怨自艾,還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麵的世界,看看別人的生活。”
“我今天準備去城外的莊園看望流民,你也跟著一起來吧!”
說完,就要拉著她的玉手,扶上馬車。
蔡文姬遲疑了一下,還是伸出玉手,搭在他的手掌上,踩著凳子走進車廂。
馬車沿著青石大道向城南的莊園駛去。
車廂裏,葉楓看著她那秋水雙眸,不由出神。
蔡文姬更是羞得滿臉通紅,低頭不敢正麵對視。
這些莊園位於洛水南岸約五十裏的幾條支流旁,朝廷給分配了上萬傾肥沃的農田,發放了農具、種子、口糧和耕牛。
少府的人組織大家興修水利,平整道路,丈量土地。
將作監的人教授眾人如何使用曲轅犁、八牛犁。
大司農也派人送來了小雞、小鴨等幼苗,尚書盧植就組織人手教授打擊如何高效飼養,早日成長產蛋。
有些太學生過來指導匠人建設學堂,還送來不少《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書籍,讓自家孩子進入學堂,學習儒家經典。
雖說有些世家老爺看不起他們,但這些人也不會上門尋釁滋事。
大將軍何進還偶爾來幾趟,問問老伯吃穿用度咋樣,問問農漢種了黍子沒有,問問家裏的婆娘有沒有種桑養蠶,問問孩子上學都學了什麼。
他還讓宮裏的禦醫給人看病,教他們如何辨別鄉間藥材,頭痛腦熱都可以吃點草藥治好。
當然,葉楓提供的《赤腳醫生手冊》,將鄉間田野中常見的藥草藥效都教給禦醫。
禦醫又將這類知識傳授給流民,這就確保流民會自己看病。
今天,葉楓去莊園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他們的生活水平,查缺補漏。
當馬車沿著泥濘的土路緩緩駛向莊園,蔡文姬打開車門簾,看到了一片忙碌的場景。
青壯漢子在百人長的組織下,使用鐵鍬、鏟子、鐵鎬將石塊、泥土、草根、樹根翻出來,堆到了溝渠旁。
老人扶著曲轅犁,用鞭子指揮耕牛往返開墾土地。
婦人就挎著籃子,將黍子撒進坑裏,用腳將土踩實。
有的家裏種了高粱、黃豆、芋頭,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
小孩們就梳攏田間雜草,將它們抱到路旁,曬幹喂牛、喂豬、喂羊。
到了晌午,老婦就挎著一簍子壇壇罐罐來到田頭,招呼家人一起吃飯。
等大家坐在草堆上,老婦就把簍子裏的泥土瓦罐全部拿出來。
清灰瓦罐高一尺,裏麵盛著煮熟的麥飯,她用木勺挖出麥飯放到碗裏,分別遞給老漢和青年壯漢。
旁邊還有兩個半尺小罐,分別盛著野菜粥和清水,她就把野菜粥、清水倒進碗裏,遞給了婦人和小孩。
另有一個小壇裏麵存放了醃鹹菜、鹹魚幹,她小心翼翼打開壇蓋,將兩個小碟放在地上,用木勺撈出五條鹹魚幹和一小撮醃鹹菜,輕輕放到碟子上。
孩子正在長身體,老婦又從籃子裏拿出四個麥糠餅子,分別遞給老漢、青年壯漢、婦人、小孩,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
雖說這群人穿著破爛的麻衣,身子也是瘦骨嶙峋,他們的臉上卻洋溢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葉楓站在馬車旁,遠遠望著這五口之家,搖搖頭發出歎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宮裏吃飯都是用玉筷,距離皇宮六十裏地的田莊,他們卻連一雙木筷都沒有,這種貧富差距就是禍根之源,是上位者要努力改變的方向。”
“可惜,朝廷做得遠遠不夠。”
蔡琰聽後美目有異彩,兩隻眼睛不停的看向這位神秘莫測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