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紅紅火火的青州經濟(1 / 3)

七月流火,天氣漸漸轉涼。

東萊郡,西北六縣。

這裏是太史慈的大本營,也是青州最繁忙的地方。

各種新奇的事物都在這裏誕生,又很快被商人們運往全國。

玻璃、烈酒、馬車、胭脂、水粉、棉花、絲綢,這些都是青州出口的拳頭產品。

按照冀州官場的說法,“穿青州衣服、坐青州馬車、喝青州烈酒、睡青州女人”已經成為達官貴人們的標配。

自從太史慈在這裏主政後,家家種起了桑樹,養殖蠶繭。

於是,絲綢作坊應運而生,各種新潮服裝被設計出來,青州服裝流行全國。

馬車更不必說,青州出產的馬車自帶彈簧穩定裝置和扭力裝置,能夠很好的保持平衡穩定性,成為名士出行的必備工具。

青州烈酒比較有意思,太史慈搞出了蒸餾提純技術,使得度數很低的米酒變成酒精含量超高的烈酒。

他把這種酒叫做當利美酒,通過臨淄城外高陽酒業的銷售渠道,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

憑著當利美酒的甘醇,加上高陽酒業的悠久口碑,青州烈酒自然是無往而不利。

高陽酒業除了在全國各地設立酒樓,還把青州的另一項支柱產業推廣出去,這就是著名的巫祀神女。

東漢時期,陰陽五行學說盛行。

“天人感應,可通天意”被大漢子民廣泛接受,巫祀神女就應運而生。

道家就選擇一些絕色清苦女子,傳授詩書禮儀、床笫之術,白天享受百姓們供奉的香火,晚上伺候豪強子弟體驗“天人感應”的狀態。

先帝劉宏就喝著美酒,服用五石散,和太史慈進貢的巫祀神女一起修煉“內丹”之術。

結果,“內丹”沒練出來,小命倒先丟掉。

說真的,葉楓在皇宮裏見過巫祀神女。

感覺呢,她們並不像蕩意撩人的青樓豔女,反而各個長相端莊,如同世家出來的貴族女。

她們肌膚白皙嬌嫩,身材曼妙,線條纖細,骨子裏透出惹人愛憐、楚楚動的人氣質。

這應該是傳統大家閨秀的基本人設。

這種舉止端莊、神態內斂的氣質和床榻上曲意逢迎的放蕩樣子形成鮮明的對比,怪不得會讓達官貴人趨之若鶩。

自從先帝劉宏死後,十常侍就把三名巫祀神女送到了前車騎將軍何苗府邸,讓他阻止大將軍何進的清除宦官計劃,剩下的九名巫祀神女被何太後圈養在儲秀宮,成了她的寵物。

葉楓沿途考察了青州的現狀,對太史慈有了新的認識。

這個家夥就是一隻蚊子,專門叮著大漢帝國頂端一小撮達官貴人吸血。

青州生產的馬車、烈酒、服裝都是高端奢侈品,巫祀神女更是稀有物品。

他用這些奢侈品掏空了腐朽的大漢帝國高層的錢袋,用它們來收購更多糧食,養活治下子民。

他更是收集礦物資源,打造弓箭、刀劍、槍戟、鎧甲等武器,建立起超過六萬人的常備軍,目的不言自明。

太史慈的軍隊裏居然有鋼製偏心輪的十字狙殺弩(含箭匣)、近戰三眼手弩、野戰兩用斧、撩陰軍刺,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最讓葉楓震驚的是,這個家夥居然造出了蒸汽機,用來衝壓鋼板,青州兵的板甲就是這樣鍛造出來的。

按道理來說,這位穿越者在六年時間裏造出蒸汽機,需要跨過太多門檻。

僅僅蒸汽機的汽缸、齒輪、傳動杆等都需要一定質量的鋼鐵,這還不算精密配件的製作。

哪怕是鋼材過硬,像氣缸、活塞、滑賽杆、滑杆、曲柄軸、偏心輪等配件用什麼模具製作。

還有就是,像蒸汽閥中的蝶閥、球閥、拉塞閥這類高精密的配件如何做到嚴絲合縫。

更別說,諸如離心調速器、火管鍋爐、水管鍋爐、安全閥、壓力表這種需要其他科技樹相配套的加工手段,到底是怎麼點出來的?

葉楓隻能懷疑,這位穿越者開掛了,是帶著百科全書穿越的。

當然,葉楓在西北六縣調查時,發現這裏的百姓人人都知道,凡事都要有個標準,按最佳標準去做就可以得到最佳效果,如果誰不按標準去做,或者隨意改變標準就會倒黴。

百姓認識到了在生產中統一標準的重要性,耕地時該翻多深的地為最佳,弓箭的長度比例何為最好,煉鋼時時間、溫度、重量等等都是必須注意的。

當外來匠人製造的配件不符合標準時,就會被本地居民痛罵,也會被官吏請去學習規矩。

商人在銷售貨物時,也會被居民用標尺檢查,一旦發現尺寸不對,立即向官吏舉報,遭到重罰。

就連學堂裏的孩童都知道,同樣的一張紙,把它搓成一團才撇得最遠,平展後即使再用力扔出去,也隻會落到腳下。

可以說,務實也是一種覺醒,比隻知道在田裏幹活的農夫,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強多了。

除此之外,青州世家居然允許賤民學習各種雜學,像算術、冶金、農術、木工、格物等課程都放進了學堂,讓他們和世家子弟一起學習。

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

哪怕是洛陽城外流民聚集的莊園,孩童們也隻能識字算數。

像冶煉鋼鐵、耕種田地、建造房屋、開采礦物等行業,就需要經過少府管事的篩選,才會分配給大師傅們做學徒,打下手慢慢積累經驗。

葉楓想過改變,教授這群孩子更多中小學的基礎知識,啟蒙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大將軍何進則認為他傳授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世家大族壓箱底的學術。

朝堂大佬和頂級世家是絕不允許賤民學習這種壓箱的絕學,更不會讓他們有出頭之日,他們隻配在泥裏腐爛。

“這群流民能吃飽就不錯了,更何況還分給他們土地,一輩子給漢家天子耕種土地就是天大的福報。”

“勳貴子弟更適合學習這些知識,學成後就是大漢帝國的能臣幹吏。”

這些都是袁氏、楊氏在朝堂上的原話,也是劉氏宗親的集體意見。

這是何大將軍第一次受挫,也是跟世家的較量中首次落入下風。

最後,蔡邕、盧植等人出來做和事佬,以給少府培養學徒工的名義,準許莊園裏的先生教授認字算數,事情才算平息。

當葉楓將青州所見所聞發回洛陽,何大將軍變得更加沉默了。

他在京都洛陽擴大了少府的規模,開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