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隊的三萬多荊豫聯軍死傷最少。
孫堅的一萬九千步騎戰死五百人;
袁術的一萬一千步兵戰死三百人,戰損不多於半成。
這一戰,二十九萬同盟軍戰死十九萬人,消滅五萬並州鐵騎和六萬涼州軍,很明顯是一場慘勝。
按照原先的計劃,青州軍應該衝在最前麵,與曹操的河北鐵騎、袁紹的兗州鐵騎一起消滅徐州大營外圍的一萬並州弓箭手和一萬並州重甲步兵。
可是,太史慈借口青州重甲部隊移動緩慢,讓河北鐵騎和兗州鐵騎頂在了同盟軍的最前麵,使其遭受並州重甲步兵的強行驅趕和並州弓箭手的肆意射殺。
假如青州軍對陣這兩支部隊,完全可以依靠兵種優勢,將他們一口吃掉。
這是袁紹認為太史慈違背盟約不遵號令的緣由之一。
後來,呂布率領五萬並州鐵騎猛烈衝擊同盟軍的側翼,中軍兗州步兵開始變陣,準備支援六萬徐州軍。
太史慈卻命令青州軍緩步推進,任憑陶謙遭到殺害,六萬徐州步兵慘遭屠戮。
等到殺紅眼的並州鐵騎向中軍掩殺,他再次變陣轉向增援兗州步兵方陣。
隻可惜,兗州士兵們經曆了修羅地獄的蹂躪,才看到了青州軍的增援。
這種讓同盟軍與並州鐵騎僵持不下相互耗損的卑劣行為,是袁紹認為太史慈違背盟約、故意削弱同盟軍實力的緣由之二。
所以,他是不會輕易放過太史慈的。
……
徐州大營,旌旗獵獵,到處充滿著肅殺之氣。
盟主營帳內,袁紹端坐在主位上,用寒冷目光看著坐在側席的太史慈。
太史慈則若無其事地跟喬瑁、張邈等人聊天,仿佛是沒有看到袁紹的臉已經被氣得沒有半分人色。
大舅哥劉岱在一旁見氣氛不對,連忙打圓場,臉上笑得有些僵用。
“本初公,今日一戰,我軍大獲全勝,盟主居功至偉啊!”
眾人勉強的紛紛稱是,卻見袁紹冷冷說道。
“這場勝利太過慘烈,每個人都身上都掛了彩。”
“董卓軍布下重重陷阱,呂布匹夫更是斬殺我們的徐州刺史陶謙,重創了徐州軍和兗州聯軍,逼得大家不得不拚死搏殺。”
“若不是太史將軍及時出現在戰場上,力挽狂瀾的拖住了並州鐵騎,我們都會變成戰神呂布的戟下亡魂。”
“所以,我們必須感謝太史將軍才對!”
袁紹的話裏埋著釘子,就是要喚起眾人對自己軍隊死傷慘重的回憶。
太史慈一聽,立刻明白這裏麵的陷阱,表麵肅容道。
“盟主此言差矣,我太史慈哪有這麼大的本領?”
“這完全是我同盟軍的將士奮勇殺敵,才將這些叛軍完全殲滅。”
“呂布更是被關羽將軍斬殺,五萬並州鐵騎也是在盟主的派人增援下全軍覆沒。”
“若是沒有盟主的增援,就沒有我太史慈的今天。”
“我能夠坐在這裏與大家一起開懷暢飲,完全是盟主派人從呂布的方天畫戟下救了我,才保住一條性命。”
“隻可惜,為我斷後的兩員大將被呂布殺害,痛徹心肺……”
太史慈一邊說著,淚流滿麵。
此言一出,引得眾人紛紛點頭,垂淚不止。
袁紹卻不會這麼簡單的被太史慈糊弄過去,隻是冷冷地看著他繼續說道。
“太史將軍太過自謙,隻不過某實在想不明白,為何青州軍出現的如此恰到好處,偏偏是到了十三個兗州步兵方陣完全陷入崩潰才趕到現場。”
“這是湊巧,還是故意這樣做的呢?”
“要知道,徐州軍遭遇突襲,青州軍在緩慢變陣;兗州步兵方陣遭到猛烈攻擊,你們還在變陣。”
“原本憑著青州軍冠絕天下的戰力,與並州鐵騎對戰,隻會讓他們全軍覆沒。”
“不說別的,就在前幾天,你太史慈率領兩萬青州軍,在敖倉城外擊敗徐榮的的四萬並州精銳,斬殺三萬。”
“有這樣強大的戰力,即便是呂布親自統帥的並州鐵騎,也不會在你們麵前討到任何便宜。”
“太史將軍,某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眾諸侯聞言,也紛紛陷入沉思。
太史慈聽後勃然大怒,他站起來慷慨激昂的說道。
“本初公,青州軍移動緩慢,這是不爭的事實。”
“敖倉之戰,我青州健兒戰死九千;殤然水遭遇戰,我青州軍死傷過萬。”
“青州軍的戰力強大,是依靠各個兵種的默契配合,是依靠堅固的重裝鎧甲和鋒利的鋼製武器,是依靠士兵們悍不畏死誅殺董賊的決心。”
“倘若我青州軍拆分成各個兵種去支援徐州軍、兗州軍,也隻是給呂布的並州鐵騎送去功勳,成了他的戟下亡魂。”
“所以,我青州軍隻能結成整體,緩慢向同盟軍靠攏,哪怕是這樣,我們也遭遇了並州鐵騎左翼的猛烈攻擊,為兗州步兵方陣吸引走了一部分敵軍。”
“等我軍突破了並州鐵騎的封鎖,呂布親率右翼發動突襲,我最倚重的兩員大將戰死沙場。”
“如果不是為了快速增援滎陽,以至於落入董卓軍設下的圈套,我們的損失也不會這麼大。”
說完,他就看向袁紹身後的兩位謀士,又把目光投向了袁紹本人。
太史慈的潛台詞就是,明明是你手下的謀士極力攛掇你派出全部鐵騎吃掉誘餌。
還不經過戰場偵察,就把孱弱的兗州步兵排成一字長蛇陣。
這些弱點完全暴露給了董卓軍謀士,讓敵人抓住機會。
如此看來,最大的責任到底是誰?
是他不尊號令的太史慈,還是天下人矚目的袁本初。
袁紹還想說些什麼,卻被身後的逢紀拉了拉袖子。
他的弟弟袁術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就笑著說道。
“太史將軍有功無過,是我們同盟軍的中流砥柱,我建議大家舉杯共同感謝太史將軍。”
說完,袁術舉起酒杯,走到了太史慈麵前,親切地跟他碰了一杯。
還不忘對著臉色愈發陰沉的袁紹露出挑釁的眼神,把青州美酒一飲而盡。
太史慈喝完酒後,生怕袁紹再糾纏下去,連忙轉變話題道。
“本初公,經此一戰,董卓軍已經元氣大傷,我同盟軍大獲全勝。”
“隻是,不知道本初公下一步如何打算,我等定當追隨。”
袁紹想到十三萬同盟軍中青州軍就占三成,看到副盟主袁術在拉攏青州軍,心中警鈴大作。
如果再找太史慈的麻煩,袁術就會起來跟自己唱對台戲,爭奪同盟軍的話語權。
所以在太史慈已經放低姿態的情況下,也隻好暫時放過他,等討董結束在尋他晦氣。
隻見袁紹站了起來,舉起酒杯,沉聲對眾人說道。
“諸君,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勝飲。”
說完,他一口喝完,將酒杯放下,看了太史慈兩眼,就甩袖退出大帳。
許攸、逢紀、高覽等人匆匆跟在身後,也退出了大帳,讓其他諸侯麵麵相覷。
袁術看到這一幕,哈哈大笑。
他舉起酒杯活躍氣氛,讓有些冷場的中軍大帳重新熱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