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清算門閥世族(1 / 3)

葉楓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世家門閥?

以河北的甄氏為例,這個家族已經是冀州的名門望族,自身掌控著冀州九成的糧食貿易和五成以上的糧食出產,卻隻能稱得上是地方豪強。

直到他與小皇帝劉辯討論朝廷官員的選拔製度時,才發現世家門閥的真正可怕之處。

世家門閥有錢有權,有土地有人口,有私兵有生產資料,可以認字,可以讀書,天生就有接受教育的資格,學到豪強地主可望而不可及的統治知識。

他們可以世代做官,可以世代繼承爵位,隻要王朝不滅,子子孫孫就永遠享受某些超然的特權。

要知道,大漢選拔官員,首先就要看你是否學的是以五經十四家法為代表的正統的統治知識。

隻要你學了,還能學以致用,那就是士人,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享受無與倫比的政治紅利。

袁紹的家傳《孟氏易》,是官方認證五經十四家法之一,擁有經典解釋權和授徒之權以及東漢朝廷認定資格,學成出師直接起飛,成為三公不是夢,這才是袁氏最大的殺手鐧,核心競爭力。

凡是袁氏家族的門生,都是得到了係統學習《孟氏易》這本書及其背後政治理念的機會,成為這個政治門派的一員,登堂入室,完成了階層的跨越,從寒門士子轉型成為士人。

這也是袁氏門閥成為四世三公,門生遍天下的原因。

兩百年前,光武帝劉秀本身是皇族後裔,有大義名分在身,又是更始政權的官員,打了大勝仗,有一定的權力和名望,通過聯姻得到了河北豪強的支持。

他在豪強們的支持下,用他們的錢糧、兵馬、物資,建成了自己的軍隊,橫掃全國建立了東漢帝國,

作為皇帝,他一個人就治理不了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急需各種擁有知識的人才幫助治理天下,分享管理中央與地方的權柄,這些有知識的人才就被稱為士人。

因此,這些士人才是大漢真正的統治者,不管有錢沒錢,受教育權就是最大的特權,隻有掌握了統治知識的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的高官。

但是,這些士人是由經學傳承的袁氏家族、楊氏家族給培訓出來的。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一切,能壟斷知識,壟斷教育權,掌握著中央與地方的話語權,在全國區域有著壟斷性的威望與實力的豪強家族,才會被稱為世家門閥。

這樣看來,甄氏家族雖說是地方豪強,但這個家族的聲望更多地是表現在財富上。

雖然這個家族掌握著土地、人口和生產資料,卻沒有以五經十四家法為代表的正統的統治知識作傳承,做不了真正的高官,也不能執天下牛耳,與袁閥、楊閥這種四世三公的經學世家有著雲泥之別。

假如袁紹兵敗失利或者窮途末路,就很容易憑著袁氏門閥的聲望東山再起,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天下,到了哪裏都有他的支持者,這可不是隨便說的。

汝南郡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成了他家的私產,整個豫州也有五成的田地屬於袁氏家族,荊州南陽郡、揚州九江郡、廬江郡、兗州山陽郡、冀州渤海郡、河間郡都有袁氏家族的重要分支。

袁氏門閥已經完成了最原始的政治積累,開始逐漸過渡到攫取皇帝寶座的地步。

弘農楊氏、晉陽王氏也是如此。

楊閥的影響力重心放在了關中地區和益州北部的漢中郡,輻射涼州地區和並州西部。

王氏的核心地帶則是並州太原郡、司隸河東郡,還在冀州趙國、兗州泰山郡、徐州琅琊郡、豫州潁川郡有不少家族分支。

甄氏家族卻會不同,影響力隻局限於冀州本地,一旦遭受到災難性的打擊,想要死灰複燃那是難上加難,永無翻身之日。

要說是什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在東漢,地主豪強和世家門閥是涇渭分明的兩種存在。

這些地主豪強就是傳說中的寒門,是世家門閥重點打壓的對象。

天底下的蛋糕就這麼大,你(地主豪強)想要晉升世家門閥,必然會觸動到自己的利益,跟自己搶奪錢權、土地、人口、私兵、生產資料以及受教育的資格,不打壓你打壓誰?

你是說那些天地下的賤民?

他們隻是待宰的羔羊而已,遠遠比不上你這類地主豪強的威脅更大。

隨著地方豪強與世家門閥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各地土地兼並愈發激烈,搞得處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紛紛破產,隻能成為豪強家的奴婢,世世代代為他們耕田織布,做牛做馬永無出頭之日。

這些百姓都逼迫到了無立錐之地,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對未來充滿了絕望。

他們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在野心家的忽悠之下,被迫拿起刀劍,在七年前發動了震動全國的黃巾之亂。

漢靈帝讓大將軍何進率領禁軍守衛洛陽八關,讓盧植帶著三河五校北上討伐張角,讓皇甫嵩、曹操、孫堅等人討伐潁川、南陽的黃巾賊寇,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平定叛亂。

全國性的大規模起義已被平定,大漢十三州還不斷發生小型起義。

黑山、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賊寇不斷活躍在偏遠山區,背後有沒有世家門閥的影子,真的不能細問。

所以,葉楓給大將軍何進提出一攬子的重整大漢計劃1.0版,包括增強劉氏宗親在地方的威望與實力,拉攏地方豪強,選拔寒門士子入朝為官,打壓分化袁閥楊閥的政治聯盟。

這些手段在袁隗、楊彪看來隻能算是小兒科,翻手間就輕鬆化解這些招數。

作為反擊,他們派人暗殺了大將軍何進,還暗中命令董卓進京,逼迫小皇帝劉辯退位,扶持陳留王劉協登基做傀儡皇帝。

於是,等到小皇帝劉辯逃到了冀州鄴城,在盧植、劉虞、劉圭、曹操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建立河北朝廷,與洛陽劉協打擂台時,葉楓又提出了新的重振大漢計劃2.0版。

那就是效仿光武皇帝,通過高舉大義的旗幟,分享政治權利的方式,獲得河北豪強的支持,用他們提供的糧食、軍械、戰馬、布匹、民夫組建一支具有戰鬥力的軍隊,討伐董卓逐鹿天下。

也很可惜,這種方式更有一定的缺陷。

河北的地主豪強們還想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向小皇帝劉辯提出了聯姻甄氏的要求,結果被仙人用兩個大嘴巴子給扇了回去,嘴巴腫的老高。

於是,他們在袁紹的拉攏下分裂成了兩派。

一部分像田豐、沮授、審配、張夫人等已經獲得實際收益的地主豪強,徹底成為小皇帝劉辯的基本盤和最大的支持者。

另一部分像孫伉、張吉等想要轉型士族钜鹿豪強,想要更進一步的魏郡太守栗攀、渤海太守高焉、甘陵國相姚貢等地方官員選擇放手一搏,全力支持袁紹成為青州刺史。

很明顯,葉楓提出的重振大漢計劃2.0版再次破產,氣得他隻能選擇直接掀桌子。

於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屠龍者綱要”被提上日程,核心內容就是挖斷世家門閥的根子。

葉楓拿著這份計劃表告訴小皇帝,他隻有獲得天底下絕大多數平民的支持,屁股下的龍椅才能坐得穩當。

劉辯的小臉漲的通紅,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隻能點頭同意這份計劃。

“屠龍者綱要”的主要內容是,大漢所有的土地,無論是山川湖泊,還是良田草地,全部都是屬於小皇帝劉辯的,隻有他才有劃定田地給某些人無償使用的權力,其他人不能反對。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說得就是這個意思,哪怕是世家門閥也要捏著鼻子認可。

凡是不認可的,都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對於這些亂臣賊子,就要打破家門,攻占塢堡,抓走所有成員,收繳所有的生產資料,燒掉田契,接手所有的田地,建立劉氏皇莊。

等做完這些工作,就要按照人口以及戶籍製度,讓小皇帝劉辯為當地老百姓頒發田地,再分發給他們糧食、麻衣、種子、農具等生產資料,約定來年繳納糧食收成的比例。

他們可以選擇成為皇莊的職業農民,每年向少府上繳一定比例的糧食,也可以選擇成為自由農,承包農田的使用權,每年隻需要向朝廷繳納一定的糧食稅。

不管選擇哪一種,他們都少了世家豪強的盤剝,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

由於這些田地都是屬於大漢天子,這些百姓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並且這種使用權是可以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並且所有的農田都是禁止買賣,違反者都將以欺君的罪名論處,直接誅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