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項頗為驚訝,翻譯成中文告訴在場的人。
大家都因為這種巧合,笑了起來。
“既然這樣巧,你就陪她說說話。”外交總長對夫人說。
“好,你們聊你們的正事,我們出去說。”夫人答應著,挽著培德的手,離開車廂。譚慶項不太放心培德的性子,怕她頂撞夫人,忙跟著走了。
他們一走,總長招呼大家坐下說話。
沈奚和小五爺坐在最角落,她麵前是煤爐,背後有十數個木箱,裝著重要的外交文件。
“你幼年時,曾見過我,還記得嗎?”外交總長問小五爺,“怕是忘了吧。”
小五爺笑著,搖頭:“不記得了。”
外交總長看著這位有心入行外交的青年,心生感慨,微笑著說:“當年我入行時,許公為我講了一件事,關於駐法國使館的。那時還是清朝末年,我們法國使館租的是民房,租約到期時房東來收房子,異常憤怒。為什麼呢?因為使館裏從上到下都是煙鬼,房子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後來此事鬧得不可開交,在法國丟了顏麵。”
他無奈一笑,接著道:“許公講完這件事,就對我提了三點要求,”他豎起三根手指,“不抽大煙,不碰賭博,更不能去**。今日我給你講這些,是因為侗文想讓你走上外交這條路,那麼,我希望你也能做到這些。”
“我會做到。”小五爺嚴肅道。
外交總長沉浸在往昔的回憶裏,難以自拔:“他想栽培我,卻不喜拜師結義的舊俗,隻是叮囑屬下,對我多加照顧。我的恩師啊……是個有大義的人,培養我是為國家,不是為自己的門生遍天下。”
那個年代容不下太多人。
這位總長話中所說的許公,正是傅侗文一位相熟的長輩,清末有名的外交官員許景澄。
傅侗文年幼時曾和辜家小姐一起受教於他,就連辜幼薇常說的“外交非立時可學,外交人才亦非立時可造”,也出自他。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華,許公因為反對慈禧旨意,被朝廷處死。
那年傅侗文剛到英國不久,被聯軍入侵北京和許公被處死的雙重噩耗打擊,病了半月。
總長短暫地沉默著,傅侗文也安靜著。
他伸出手,在燒煤的爐子上,烤著火,眼中有火光。
“我們老一輩這些公使,做的都是喪權辱國的事,簽的都是不平等條約,”外交總長看向小五爺,“和日本的民四條約……也就是你們在報上見到的“二十一條”,就是我簽下的。就連我的太太也會說,我簽下這樣的文件,這一生都是對不起祖國的罪人。”
總長的聲音很輕。在提過去,提一個沉重的過去。
小五爺不知如何應對。
“在巴黎,我們會一雪前恥。”傅侗文替小五爺接了話。
“是啊,”總長欣慰一笑,“終於等到這天了。”
引薦了小五爺,傅侗文也不想多打擾對方。
他帶沈奚和小五爺離開車廂時,幾個穿著深色羊絨大衣的男人們已經等在了門外,都是和傅侗文會麵過的公使,大家頷首招呼,錯身而過。
穿過兩節車廂,進了包廂,培德和譚慶項已經先到了。
沈奚剛一坐下,培德就給她倒上熱水,推到她眼前,滿麵笑容。
“她怎麼這麼高興?”沈奚小聲問譚慶項,“發生什麼了?”
“總長夫人給她講自己的婚姻故事,是個唯美的愛情故事,”譚慶項無奈一笑,“小女孩都喜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