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鬼市來曆(1 / 2)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鬼市裏麵究竟賣的是什麼,其實準確來說,裏麵賣什麼的都有,從不分門別類,就連破衣爛衫都有出售,而且這裏麵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誰出攤兒來的早,誰就先占地,後來的自然也就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不過近年來人們所說的鬼市,其實就是另一種樣式的古玩市場,差不多就相當於黑市、私人拍賣會差不多,隻不過鬼市更加市場化而已,但也更加神秘。

至於“鬼市”為什麼不能說去,亦不能說上,更不能說逛,非得要說“趟鬼市”,如果仔細琢磨的話,就能發現這個“趟”字很有學問:水深水淺,水急水緩都要自己趟著試,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也就是說,無論是撿漏還是打眼,都得憑自己的眼力。

除此之外,在鬼市上進行交易,也有著許多的規矩:如看貨不問貨;不能問貨是哪兒來的,哪兒得的;看好後一手錢一手貨,兩清以後轉身掉頭就可以不認賬,至於打眼不打眼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而且在看好以後才能討價還價。

值得一說的是,鬼市中的攤販也往往來自於天南地北,具有很大的流動性,他們的身份也十分複雜,包含著三教九流的人物,甚至其中大多是“土君子”,發的是死人財,這也是普通人不願意接觸鬼市的原因,畢竟悔氣不是。

當然,這些都是林熙在買的專業書上看到的知識,並沒有實際的經驗積累。

而關於古玩鬼市,林熙還在書中看到過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漢子,擔著一挑全套的景德鎮瓷器在鬼市中叫賣,一頭是八八六十四件,一挑是一百二十八件,借著月光細瞅,款、印、胎、釉都很地道,東西看起來也是真玩意兒,雖然用過多時了,但無缺無口無衝,說明用的這家人非常仔細,是大家名家,明顯擺著比用著的功夫大,而且價格極其便宜,還半賣半送。然後就有一人買下來擔回家了,後來請人上眼一瞅,說是他撿了一“大漏”,還估計那漢子是在人家管廚房的,專門偷出來賣了等錢急用。

由此可見,這就是鬼市讓人趨之若鶩的原因。

其實,鬼市最為盛行的是時候是在民國時期,但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老百姓都是朝不保夕,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衝擊,鬼市當然也不例外,所以逐漸走向沒落。

尤其是在我國解放後,實行計劃經濟的那一段歲月裏,別說鬼市了,就連商界擺攤的都沒幾個人,因此鬼市一度消失在世人的視野裏,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之後,鬼市才又漸漸出現在世人的視線裏。

不過據實說起來,鬼市還是個極為罕見的存在,因為它的特殊性,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能有的,如廣州、深圳這些近代的大城市,就都沒有鬼市的存在,而它所存在的城市,也多為一些有曆史底蘊的城市,如京都、西安、天津、開封等等。

但是為什麼閬中也有呢,林熙為此細想過,還真叫他給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