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西武當山(1 / 2)

除此之外,漆黑的車身,流暢的線條,使得整輛車都有一種質態的美感,而車身的重量分布也是非常均勻,雖然看上去有些笨重,卻有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無論是視覺衝擊還是上手的感受都堪稱頂尖。

在彼時的周哲眼中,吉普車已經成為他心中最完美的標配,並且在辦理好越野車的退車手續後,第一時間坐到了吉普車的駕駛位上,然後摸著方向盤愛不釋手,就差傻嗬嗬的笑起來。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最出名的便是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那座有著悠久曆史和文化的名山。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蒼溪縣的東城,也有一座武當山,但你此武當山非彼武當山,它的全名為“西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武當山脈的最西側,故而得名。

地處嘉陵江中遊的巴川蒼溪,自西晉太康年間置縣,迄今已有1700餘年的曆史,被讚為“地占嘉陵江三百裏,根尋巴國五千年。”,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道教在這片土地上的傳播和興盛比起置縣曆史尚早100多年,此地的道教文化曆史更是堪稱悠久,被人稱之為“道教之鄉”。

而作為道教重要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的蒼溪縣,自古以來道風鼎盛,道教宮觀遍布城鄉,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49年止,全縣尚有400多座道宮觀宇,其中最著名的有雲台山雲台觀、武當山真武宮、煙豐山真慶宮、八廟三清觀等數十座道觀。

當時,蒼溪縣內更是流傳有“一條長街九條巷,半城民宅半城道”的民謠,城內也建有“道人居”,專供接待往來道人和信眾。

位於蒼溪縣東城的西武當山,背依雲台觀,麵朝嘉陵江,風光秀美,文風純樸,很好的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道法自然”的理念,真正做到了“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然”。

在這裏不得不說的是,西武當山作為自古以來的道教的名山,早已享受數千年的香火祭拜,又因其形似筆架,故又稱“筆架山”,早在西晉初年山上即建有道觀“玄武廟”,宋朝時因避諱宋真宗所尊崇的趙玄朗而改為“真武宮”。道教極為興盛的明朝永樂年間,又大興土木,擴建真武宮,並將山名改為“武當山”,之後,又在山腰“二仙坪”的峭壁懸崖間鑿建了老君洞、天師洞、八仙洞、娘娘洞等數十處神仙洞府,武當山遂成為一個規模更加宏大、道教文化氛圍更加濃鬱的道教場所,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西部正一道主要活動中心。

早在公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雲遊川北,選中今蒼溪縣城東南的雲台山設壇傳道,而雲台觀也成為我國最早的24座道教治所之一。

據《雲笈七簽》、《太平寰宇記》等古書記載,當初張道陵率弟子370人在雲台山悟道、傳道、試法煉丹,直至後來羽化飛升,留下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而位於雲台山西側的張道陵墓穴。至今還遺跡尚存,墓內鐫刻的“升真之域”四字也還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