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陽光的照射下,林熙甚至還能看到灰塵在空氣中飛舞的軌跡,隱約間形成一條朦朧的昏黃飄帶,如同掛在空中的光環一般。
也正是因為冬日的陽光從房門照射進這件閑置了許多年的老屋子,等到灰塵不再飛舞的時候,林熙終於將老屋子裏的真容盡收眼底。
或許是因為林永利生前的冷漠,自從他去世之後,林熙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這件老屋子,對屋子裏的記憶也模糊不清,就算是平時安置雜物,也都是林芸嫻進來整理。
可是現在,那些模糊的記憶又漸漸清晰起來,小時候的回憶也再次浮現心頭,倒不是說林熙還對林永利的冷漠心懷怨憤,而是有些感慨罷了。
按理來說以林熙的年齡,是不應該有這麼多的感慨,可他因為家境的原因,從小就比同齡人要成熟的多,思考問題也要趨向於理性,所以有些感慨也是難免的。
彼時,林熙看到老屋子裏除了一些常年不用的雜物外,如席子、老舊的生活用具、農具等,最顯眼的就是一個一米長、半米高寬的方形木箱。
由於太長時間沒人打理的原因,老屋子裏的物件上都落滿了灰塵,而那個方形的木箱上,不僅被灰塵遮蓋了本來的顏色,甚至還能看到蟲蛀的痕跡,蟲蛀的孔洞雖然細小,卻又觸目驚心,仿佛難以雕的朽木一般。
在那個方形的木箱裏,收納的都是兩位老人生前留下的遺物,箱子裏的遺物雖然不多,但每一件都別具紀念意義。
而林熙之所以過來整理這間雜物間,其實也就是整理這個方形箱子裏的遺物,好將那些具有特殊意義全都一起帶走。
畢竟人類是感性動物,那些遺物又是老一輩人留下的念想,而林熙母子倆又即將要搬遷新居,如果放任這些遺物蒙塵,直到丟失在角落裏無人知曉,對逝去的老人總歸是不敬的。
盡管林熙對林永利心懷頗多怨言,可他也知道方形箱子裏的遺物,無論對他還是對林芸嫻,都是彌足珍貴的,畢竟總要留一個念想不是。
至於這間屋子裏的其他雜物,要跟不要就沒什麼區別,反正以後也用不上了,就留在這裏讓它們跟著老房子一起變成回憶。
“我沒事的媽,好久都沒來過這個屋子了,這馬上都要離開了,就讓我來整理吧,正好把爺爺、婆婆的遺物都整理出來一起帶走”
給林芸嫻打了一聲招呼後,林熙轉過身走進這件老屋子,然後來到方形木箱跟前,將木箱上麵壓著的雜物全都挪到一邊,又抬手掂了掂這個木箱的重量。
還真別說,入手真挺沉重的。
林熙衝著木箱上吹了一口,瞬間將那些沉澱的灰塵吹掉大半,然後再次在空中飛舞,不過這一次卻將箱子的真容看了個通透。
不得不說,現在還用這樣老式的沉重木箱來裝東西的人已經很少了,同時也不難看出來,這個木箱應該是早些年留下的老物件,雖然不敢說年代有多久遠,但四五十年總會是有用的。
再看木箱上雕刻的那些花紋,鸞鳳和鳴,應該是兩位老人當初結婚時候置辦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