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翻譯的名字叫做樊登,是那兩個外國人來明州旅遊,因為語言不通而專門聘請的翻譯,正好昨天下午樊登有事,便在外國人麵前請了半天假。
由於沒有樊登在,兩個外國人也不知道去哪裏好,最後一合計便決定出來隨便走走,又因為他們下榻的酒店距離老街不遠,所以很快來到了老街,並遇到了做點小生意的攤主老人。
或許是因為喜歡中國文化,又或許是被老人的工藝品吸引,兩個外國人在老人攤位前,看中了老人親手雕刻的竹根雕,盡管買賣雙方語言不通,交易過程幾乎全靠手勢比劃,但最後這筆交易還是順利完成。
而值得一說的是,因為那兩個外國人是第一次來中國,其間的花銷又是樊登和背後的公司包辦,誤以為中國物價和歐洲是相同的,當時問竹根雕價格的時候,老人給他們比劃了五根手指,意思是要五百塊人民幣,卻被外國人當成是五百英鎊。
雖然這筆錢不是小數目,奈何那兩個外國人實在喜歡竹根雕,再加上不是缺錢的主兒,甚至以為是自己撿了便宜,當即爽快的掏錢完成交易。
老人是個本分的生意人,這輩子連明州都沒出過,也就更別說見過英鎊了,當他拿到那五百塊英鎊後,還以為是外國人用假錢欺騙他,以至於不依不饒了好一會。
好在有個過路的好心人,告訴老人那是外國用的英鎊,一塊錢英鎊能換十幾塊人民幣,老人才算吃下了定心丸,將這筆交易安心完成,甚至心裏頭還喜滋滋的盤算掙了筆大生意。
可誰曾想到,兩個外國人回了酒店後,把買來的竹根雕拿給樊登欣賞,本意是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收獲,卻沒想到樊登竟然動了歪心思,他不僅僅是崇洋媚外,還想兩頭通吃賺取更大的好處。
經過樊登的從中挑撥,想外國人說明他們受到了欺騙,說那竹根雕原本是古董,卻被老人用高仿品賣給他們,還說如果是真正的古董,肯定能價值五百塊英鎊無疑,可那竹根雕卻是假貨贗品,言下之意就是老人欺騙了他們。
或許因為樊登是他們請來的翻譯,兩個外國人出於信任而誤以為真,卻並沒有想過找老人的麻煩,隻當是自己來中國後的不愉快經曆。
看到兩個外國人不予追究,樊登當時就急了,自己費了這麼大功夫,要是外國人不追究的話,那不就計劃泡湯了嘛,於是他再次出言蠱惑,並拍著胸脯保證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讓老人給他們賠禮道歉。
雖然對那五百塊錢英鎊並不介意,可是我們都知道,英國人最講究紳士禮儀,所以在兩個外國人看來,被欺騙後接受道歉是再合理不過的,這才有了眼前的爭執。
樊登動的是什麼歪心思呢?就如現在看到的這樣,他打算扯著外國人的虎皮做大衣,借著外國人和老人語言不通,以假貨被欺騙為由,騙取老人高額的賠償金,也就是他口中的“假一賠十”。
隻要這筆賠償金到手,他再耍點小手段,這筆錢自然會落進他的腰包,到時候不僅在外國人麵前表現一番,還能得到不菲的賠償金,堪稱是兩頭通吃名利雙收。
僅從這點來說,樊登的手段不可謂不高,心腸不可謂不黑,否則也不會把外國人和老人耍的團團轉。
真是不止如此,他為了讓自己更加理直氣壯,更加能裝腔作勢唬人,帶著外國人找到老人攤位後,一句話還沒說就故作生氣,不問青紅皂白掀了老人的攤主,好好過了把狐假虎威的癮。
但因為引來的圍觀人群太多,兩個外國人不禁生出退意,正好又看上了魯班枕,覺得那東西好看,使得樊登迫於壓力,不得不將賠償金減去一半,並將魯班枕算到賠償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