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因為生動,所以才會有趣。所以,曆史不一定是枯燥乏味的。換個角度看曆史,會讓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今天就不更新《趙武靈王英雄傳》下一章節了,簡單說說在趙武靈王時期,發生的三件齊吞燕、楚滅越和趙伐中山,給我們留下那些生活啟示了。
齊吞燕,楚滅越,遭到中原諸侯群毆,為什麼趙國滅中山,沒有被中原諸侯群毆呢?麵對這個怪異的現象,著實讓人好奇,想要去探個究竟。下麵簡單就說說個人的看法。
齊並燕
燕王噲效仿先賢,決定舉行禪讓,將姬姓燕國的天下,無條件的讓給權臣子之。姬姓宗室,自然不會讓比他們低賤之人成為他們的新王。於是,姬姓宗室大臣,彙聚在燕太子平麾下,展開了對王位爭奪戰,稱之為子之之亂。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子之和燕太子打得熱火朝天,不分勝負,反而動搖了燕國的根基。
齊宣王田辟彊見了,打著‘匡扶正義’的旗幟,起五都之兵,並聯合中山國,進攻燕國。齊國競技之師,不愧是當時的第一勁旅。不足六十日就攻破燕都薊城。萬乘之國,攻破萬盛國,不足六十日者,前無古人,唯有齊宣王田辟彊一人而已。
齊宣王田辟彊吞並了燕地,聲勢浩大,威震中原。當然,齊國並燕之舉,天下諸侯忌憚齊國之勢,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尤其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不想齊國吞並燕國之後,謀取趙國。於是,趙武靈王想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扶持遠在韓國的燕質子公子職。趙武靈王迎娶韓宣王之女為後。韓、趙向來一體,相扶相持。趙武靈王又是韓宣王的女婿。趙武靈王派樂池前往韓國,有說韓宣王。韓宣王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趙、韓之間的感情,當然不會拒絕趙武靈王的意見。
公子職在韓、趙的擁護下,回到燕國。當然?趙武靈王也提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平叛驅齊。
公子職的母親是燕易後。燕易後又是秦惠王的長女。公子職也是秦惠王駟的外甥。秦國也不會坐視不管,任由齊國做大最強。由於當時,秦惠王正在和楚國爭雄。秦惠王結束了對楚國的戰爭,以大庶長嬴疾為將,聯合韓、魏北上攻齊。秦、韓、魏和齊國在濮水之邊決戰。此戰,齊國慘敗。
趙武靈王和燕王職得知齊國慘敗諸侯的消息,在燕地加大了對齊國的反攻。齊宣王一邊要應對秦、韓、魏三國,又要在燕地迎戰趙武靈王和燕王職的聯軍。齊宣王以一國之力對戰韓、趙、魏、燕(公子職)、秦,自然敗下陣來。此戰,齊國不但傷了元氣,燕地得而複失。
齊宣王吞燕之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慢慢來,不要太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事情不到最後,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螳螂、蟬、還是黃雀。
楚滅越
齊、越、楚三國都是萬乘之國,也是春秋時的霸主國。這三國相互合作,也相互攻伐。但,這三國從地圖上看去,也是一個三角的關係。既然是三角,每個角都是六十度。一旦缺了一個角,所為相互製約、相互平衡的關係也會當然無存。
楚懷王在西邊輸給了秦國,還丟失了大片疆土。韓、魏小夥伴也對楚國趁火打劫。楚懷王見西邊有秦阻擋難以向西推進;北方有中原諸侯抵擋,也是寸步難行。但楚懷王也是有萬丈雄心之人,自然不會平凡的渡過餘生。於是,楚懷王將目光放在東邊的越國。
第二次中原大戰之後,楚懷王一邊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另一邊派出大將,前去越國考察,為滅越做準備。幾年後,越王無疆想要稱霸諸侯,於是挑了一個最強的齊國為對手。齊宣王在第二次中原大戰之時,丟了燕地,還輸給了諸侯。他的心願就是重振齊國在東邊的霸主地位,他的目標也是中原。麵對越國來犯,齊宣王為了報楚國禍水東引之仇,順便將楚國拖入戰爭的泥潭,從而建立東方霸主地位。齊宣王不正麵和越國開戰,派出使者前去有說越王無疆攻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