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救災 三(1 / 2)

神京城東富西貴,南賤北貧。南城雖然是貧賤之人居住之地,但論麵積,卻比東西方向大得多,蓋因神京城並非是方方正正,而是東西窄,南北長的緣故。

玄信署在紫禁城西側,需要行走一段,才能到正陽門,出了正陽門,便是正陽橋。神京城分為紫禁城、內城和外城三道城牆,內城與外城之間,除了城牆相隔,還有一條曲河環繞,正陽橋便建造在曲河上。神京城近百年未有戰事,內城的防守功能漸漸弱化,皇城司防守起來極不認真,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守衛。內城牆現在成了區分貴賤的標誌,居住於內城的都是官員富豪,外城則是平民,至於城外更是落一個檔次。

沿著正陽大街前行,即便騎馬,也要一個時辰才能到南城邊,可見南城區域之大。正陽大街南到神京碼頭,北至午門。當年,太祖為了神京碼頭貨物能快速運到內城,正陽大街修建極寬,並排二十餘輛馬車行駛都不會感到堵。隻是正陽大街周圍商戶稍顯寒酸,無法與東城商鋪櫛次鱗比,高端大氣相比。

陳辭順著正陽大街走時,仔細觀察,發現雖然正陽大街寬,但橫向十字路口甚多,經常在十字路口處發生堵車,早上早起上班,若是一個時辰,還真未必就夠。

何太極解釋道:“正陽大街四十裏,內城三十裏,城外至碼頭還有十裏。原本太祖想把這裏作為入京主要通道,所以才修建如此寬闊,但因為富貴之人都居住東西城區,導致朝廷凡有大事,都是由東西城門入城,南城的正陽大街便被放棄,久而久之,貧家之人多居於此。”

陳辭點點頭,隨著接近南城區,街上遊逛的閑雜人等多了起來,何太極皺眉,“大人,事情有些難辦,今年大雪,城外不少百姓到了京城當流民,若是賑災,這些人恐怕也不得不照顧一二。”的確很難區分,這樣算的話,麵臨的災民豈不是不止數萬人,而是十幾萬人?若是每人一月按五百文算,全部賑災完畢,十幾萬兩銀子要花出去。

陳辭道:“不能隻靠粥鋪,那些手腳健全的壯勞力,還是要給他們找些活幹,以工代賑!”

何太極略一沉吟,便知道陳辭的以工代賑是什麼意思,“以前工部常常這麼做,比如修河堤等,但現在天寒地凍,不知道大人可有要用工地方?”,開春玄信署有不少需要用勞力地方,但現在的確不適合開工啊。

“你讓李賢從災民中找些人,要能識文斷字,把南城的街區情況都認真調查清楚!”,從事郎李賢曾經跟陳辭做對過,但隨著陳辭逐漸掌權,馬上轉變,為陳辭馬首是瞻,陳辭自然不好與他計較,為彰顯自己宰相肚裏能撐船,反倒擺出一副重用的樣子。

“至於其他人麼,先等等,容我想一想。要是實在不行,我們玄信署也應該有些產業,做些廠子,你看如何?”,陳辭問何太極。

何太極眼前一亮,“大人所言甚是,多些穩定錢財來源,是不錯的。”

蓋因玄信署與其他官衙不同,雖然玄信署官員不像太醫院,欽天監等官衙那樣,明確規定世官世職,父死子繼,但實際上,玄信署官員任職不需要通過科舉,隻需陳辭一句話便可,很容易做到子承父業。以何太極為例,他若老到不能幹,便會推薦自己兒子到玄信署,雖然不能當署丞,但做個書吏是可以的,陳辭一般都不會拒絕,這已成了潛規則。所以玄信署發展壯大,與玄信署官員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看,玄信署的官員,就是陳家沒有賣身契的家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