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章 二號(2 / 2)

二號機體有兩個空置模塊槽,正好容納一槍加一炮模塊。前者可提供強大的反步兵火力,後者能應對更多複雜情況。第一台完成武器裝配的二號機體晃動著變重的身體,這是它的人工智能係統在自行調節懸掛係統,以獲得最佳的運動性能。

“這東西,能擋得住坦克?”說話的是辛旭,他觀察了老半天,已經看出不少門道來。他明白這應該是一種電動多足戰車,但作為一名裝甲部隊的軍官,他不認為這個五噸多重的四足機器人能夠擋住主戰坦克的火炮。

辛旭的質疑引來了安秉臣不屑的目光:“你說說看,為什麼要讓它去擋坦克?”

這句反問讓辛旭驟然恍悟,對啊,為什麼要讓它去和坦克硬拚呢?有如此出色的機動性,任何坦克在它麵前隻不過是笨拙的野豬,二號機體應該扮演的是靈巧的獵人,什麼樣的獵人會去和野豬比賽正麵角力?

“我們正在考慮反坦克火箭武器模塊,但是,後勤補給的問題還很多。”武器彈藥緊缺還不是安秉臣目前最大的心病,原版機體的異能量日漸枯竭才是真正要命的危機。蜘蛛車幾近癱瘓,卡魯們也很少再用融合物質的神通,雖然有雙極電池和本地機體之類的替代品,但安秉臣自己心裏很清楚,這些替代品距離真正的原版機體相差太遠。如果不盡快找到補充聚變異能量的辦法,總有一天他的機器人軍團會徹底崩潰,而這個日子恐怕已經越來越近。

辛旭沒有聽到安秉臣最後關於反坦克火箭模塊的補充說明,或者說,他已經不需要這樣的解釋。他對裝甲戰爭理論的了解超過現場所有人,但這些知識同樣也限製了他的眼界,讓他的思路陷入固定模式。安秉臣的話無異於一道晴空霹靂,給他帶來了醍醐灌頂的頓悟,他瞬間明白,履帶戰車的時代已經結束,那些動作遲緩,依賴平坦地形的鋼鐵巨獸的末日降臨了!這個震撼人心的結論把辛旭的思維弄成一鍋粥,他呆站在原地半天沒有動靜。

“尾部和腹部結構強度達到一千兩百兆帕,足肢末端強度超過一千六百兆帕,承受普通火炮直射應該沒問題。”沈莉也完成了對這台二號機體的測試,但是大多數時候她都在窺視卡魯,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表情。

對卡魯感興趣的不止她一個人,向文迪也頻繁表示希望能解剖一隻卡魯,安秉臣以死亡威脅阻止了這兩位。但自從知道卡魯所用的聚變能量即將耗盡後,老奸巨猾的向文迪立刻改變了說服策略:“你看,如果不搞一次徹底的實體分解,我們就不可能掌握有關它內部運作的更多詳情,也無法構思能源補充的可行方案,對不對?”

可惜任他說得天花亂墜,安秉臣絲毫不為所動,現在卡魯隻嫌少不嫌多,三十八隻再翻十倍都感覺不夠用,怎麼還可能拿給這倆瘋子去白折騰?安秉臣隱隱約約意識到,卡魯似乎與蜘蛛車甚至與星網是共享能源的,隻有這樣才能解釋蜘蛛車在構建星網和生成卡魯後儲備能源急劇降低的現象。要擴大卡魯的數量,同樣也得解決能源問題,有了充足的聚變能源才能直接以融合物質的方式生成強度更高的各種機體,那品質與真空電熔爐裏出來的本地化機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安秉臣再次趕走了嘮叨的向文迪,他希望卡魯能夠設計一種新的控製板,既要方便攜帶,又不影響戰鬥中的武器操作。這次零號機體失去控製板後無法為己所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希望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同時也希望借著這個機會搞一種可連通星網的單兵通訊設備,田建明從自由市場弄來的步話機隻夠幾公裏範圍內的通訊,無論是保密性還是傳播距離都不符合要求。卡魯給出的方案是舍棄平板模式,改為佩戴在手臂上的大屏腕表,這東西綜合了控製板和通訊設備功能,包含兩寸屏幕的體積雖然稍大但還不至於影響肢體動作。信息終端腕表需要新的小容量雙極電池提供能源,這意味著又要開辟新的生產線。

安秉臣歎了口氣,他感覺自己已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