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章 宣慰(1 / 3)

354章 宣慰

354章 宣慰

離開湖南地界的第二天,吳梓豪的右腳崴了,鑽心的劇痛讓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壞。

最後,隨行人員不得不用樹枝和防雨帆布做了個像滑杆一樣的擔架,輪流抬著他走。

在吳梓豪看來,這都要怪那輛進口版的牧馬人越野車,什麼狗屁的四驅越野,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才出湖南地界就在一段爛泥路裏拋了錨,司機把油門踩到底也死活不出來。沒辦法,他和隨從隻能上後麵那輛軍用六輪卡車,和一群麵沉如水的大兵們擠在一起繼續趕路。

可到了第二天,六輪軍卡也在一段坍塌的山間公路橋前傻了眼。這不是露西亞人幹的好事,而是戰爭爆發後北上運送軍用物資的重型貨車造的孽。號稱可以承重兩百噸的高架橋被一輛載了兩台主戰坦克的板拖掛車直接壓塌,司機和押車的國防軍戰士全部掉入一百多米高的山穀中粉身碎骨,那輛掛車和兩台主戰坦克至今還睡在下麵的河灘上無人問津。

每個人都把這座公路大橋的設計和施工人員從祖宗八代到未來十六世問候了個遍,可再怎麼罵也不解決問題,該趕路還得要趕路。吳梓豪和保駕護航的國防軍軍官郝連長商量了一下,決定隻能徒步前進,到了潛江或天門那邊後再想法向當地駐軍借車。

吳梓豪的腳就是在徒步涉水時扭傷的。

他年紀已經不小了,當年品學兼優英姿颯爽的少年先鋒隊全國總旗隊長現在已經是一個五十一歲體重一百八十斤的監察部正廳級胖官僚。兒子女兒連帶著老伴早都移民去了大家拿,自己還留下,純粹是因為放不下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更舍不得熟悉的工作環境。他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他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吳梓豪的嶽丈是帝都團派係的三號人物,雖有手眼通天之能但卻深蘊低調之道,待人接物富貴貧賤無不融洽,所以他這麼多年都順風順水,混得不能叫叱詫風雲但也算得上滋潤。可是,突然爆發的戰爭讓嶽丈全家人間蒸發,連帶著兩位職高權重的大小舅子也消失在蘑菇雲中,本來在南方跟著個經濟專家團搞社會調研的自己莫名其妙成了妻家遺族的中流砥柱,他不得不扛起嶽丈留下的金字招牌,繼續為親戚們,也為自己咬牙苦撐。

現在,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來做到正廳級就算到頭的仕途一下子前途驟然光明,因為戰爭,上下左右瞬間多出許多空位。他自忖以自己的資曆和人望還能再進一步,如果運氣好,沒準還能入席救國委員會,成為這片孕育了遠古文明土地上的主宰者之一。

他才五十一歲,對於這個目標來說還很年輕。

所以,當救國委員會向他征求意見,詢問是否願意帶領一支宣慰考察團去北方戰區那片危險之地時,他毫不猶豫接下了這樁差使。

那些背後嘲笑他傻冒的人,才是真的傻冒。這些人都瞎了,看不到現在整個風向和局勢都變了,沒點拿得出手的東西,怎麼證明自己的能力?北方戰區是在打仗,但還不需要他吳梓豪上火線殺敵,何況身邊還有六七個隨從,以及一個排的國防軍精銳護駕。辛苦點走一趟回來,自己身上的金光在那群傻冒中可就是鶴立雞群的效果了。

沒看到原先隻是救國委員會普通委員的完顏永貴嗎?去北方走一趟回來,收編了那個叫什麼互助會的民間武裝,現在已經坐上了救國委員會委員長的位置。人家這才叫大智慧,大氣運!將心比心,自己可不能再耽誤了。

他已經預料到旅途的艱辛,但從未想到自己居然會崴了腳。這幾年他一直很注意身體保養,但無論如何保養也沒法勝任荒郊野嶺的長途跋涉。

腳上的傷痛破壞了吳梓豪的全部心情,他無法保持長期笑吟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麵貌,成天拉長著臉。而沿途連綿不斷的陰雨,也讓氣氛變得更加壓抑。

武漢那邊現在隻剩下一個十多公裏的大彈坑,聽說長江邊上全是腐爛的人畜屍體,估計百年之內是不會再有人重返這荊襄勝地了。所以,他們必須從西麵走潛江、天門繞過去。最重要的是,那裏有國防軍部隊,也許可以借到車。否則,這到北方戰區的千裏路程,想想都讓人絕望。

潛江和天門的駐軍不翼而飛,他們繼續前行,最後在隨州城外終於找到了一支國防軍部隊。這是一支由武警部隊改編的乙種步兵師,師長是個熱情的大胡子,酒量極好。他們的任務是向北控製黃河渡口,確保已進入北方戰區的國防軍新一軍的後方補給線安全無虞。

都是往北方去的,吳梓豪的宣慰考察團就跟著這支部隊跌跌撞撞到了黃河邊上,步兵師師長讓隨軍醫生用藥酒天天給吳梓豪擦腳泡腳,最後臨別時還送了他一頭大青騾。在公路鐵路係統支離破碎的情況下,馬騾之類的大牲口再度成為野戰部隊眼中的寵兒。這些東西比越野車要好使一百倍,人吃的東西它們也能吃,人能爬上去的地方,它們基本上都能上去。

吳梓豪騎著那頭大青騾,緩行在滿目蒼痍的華北平原上,隨著與十裏鋪的距離越來越近,腳傷好了個七七八八,他的心情也開始漸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