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章 冰下(下)(1 / 2)

514章 冰下(下)

514章 冰下(下)

昆侖號並非專屬於安秉臣的私人座駕,工程部對南極洲之行的計劃也不僅僅是為尋找那九處藍色菱形圖標點。

除了昆侖號自身配屬的一百二十八名船員,以及林子雲帶來的兩百多樞密院參謀和影武士操作者,這艘巨艦上還有工程部和資源部的五百多位各類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以及六支早已組建完畢的特別勘測隊。在昆侖號停泊期間,這六支勘測隊將對這片冰雪大陸的地質、水文、氣象和動植物等狀況進行深入考察。

南極洲大陸麵積一千四百多萬平方公裏,整個大陸沿岸地區人類活動比較頻繁,但越靠近中央極點地區,人跡就越少。歸根到底,還是環境過於險惡導致。工程部派出這麼多勘測隊深入極地考察,一方麵是想充實和豐富智庫的本地數據,增加對這片極寒之地的了解,另一方麵也是為灰山療養院的秘密轉移做準備。

一號艙區會議大廳裏,六支勘測隊總共一百零八人齊聚一堂,由工程部部長沈莉親自為每支勘測隊登記分派各自所需的大型裝備,同時最後確認每個人的任務。會議廳裏人聲鼎沸,但秩序總體還算不錯,大部分勘測隊員都在為即將進入南極洲腹地的旅行而激動不已。

四號艙區這邊,安秉臣領頭的探險隊同樣也在緊鑼密鼓準備中。

經過幾次類似行動,安秉臣已經漸漸明白,這些前代星台操作者留下的遺物大多深埋於地下,要找到它們,合適的挖掘工具遠比人數更重要。

所以,他的探險隊總共僅有十人,比工程部那六支勘測隊的平均十八人少了許多,但他們攜帶的各種設備確實最多的,四隻零號機體,六隻卡魯,兩台掘進機體,兩步六足運輸車,外加大量宿營保障設施,最後,還有安秉臣的蜘蛛車。

此次跟隨他通行的不僅有何滿桂等四位老民兵,還有林子雲、沈莉、秦子明、胡安·巴薩尼奧,以及一位專門從資源部抽調來協助他們的地質學家況永祥。

今年三十二歲的況永祥戰前曾是中科院南極科考隊成員,他曾經四次進入南極地區探險,兩次算是公務科考,一次是自己出資的私人探險,另一次是與心愛的人共同前往極地的旅行結婚。

戰爭爆發後,況永祥因資曆不夠未被列入救國委員會緊急拯救的國家重要學者和技術人員名單,他的妻子和家人在呼和浩特死於露軍戰機對平民區的轟炸。流離失所的況永祥輾轉來到Q市,最後在十裏鋪報名加入了互助會。

當安秉臣等人正在拜科努爾為太陽火箭行動而奮戰的時刻,況永祥正式成為了互助會會員,並任職於資源部地質組。他還先後參加過針對主體國安州鐵礦和茂山稀土礦的勘測和采掘工作,雖然表現談不上突出,但其踏實勤懇的工作作風完全無愧於互助會會員的稱號。

所以,當執事團討論昆侖號前往南極洲的探索行動時,向文迪第一個就想到了況永祥。這位熟悉南極洲風土人情的地質學家,是三千多名互助會正式成員中最適合擔任極地向導的人選。

清晨,當滿載勘測隊隊員和裝備的第一架精衛飛行器從昆侖號頂部平台上緩緩升起,通過螺旋冰井進入南極洲上空時,安秉臣等人也從水下離開了昆侖號,他們將沿著海底靠近羅斯灣沿岸,然後在冰層和岩層交疊的部位挖出一條通向大陸內部的通道。

第一個藍色菱形圖標的標示位置,就在羅斯灣東岸兩千米深的岩層中。

南極洲大陸的陸地平均海拔高達兩千多米,遠遠超過這顆星球上的其它大陸,但這裏的陸地表麵還覆蓋著厚達數百米的冰層,冰層在形成過程中包含了大量氣泡和縫隙,這使得在它上麵進行挖掘施工會有很大風險。因此,在況永祥的建議下,探險隊決定直接從岸灣海床溝穀中掘入陸地。

他們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用水下拖拽器將兩台五號掘進機體運到海岸邊的叢叢冰川之下,到傍晚左右,兩台五號機體同時啟動作業,六小時後,它們很快掘出了一條通向大陸岩層,直徑二十米的坑道。

這條通道會以較緩坡度向上攀升,等離開海麵水位線後,兩台五號機體將擴展作業坑道,為探險隊開辟出一處安全性和舒適性都更好的地下營地。在這之後,兩台五號機體才會向著菱形圖標的標示位置開始螺旋深掘作業。這套作業方案耗費的時間和能源都最多,但卻是最安全,保密性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