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議論紛紛(1 / 2)

這叫夜是夜裏,報廟卻是白天,要在出殯前,幾個孝子孝女先來報廟,在鼓匠吹奏下,提著燈籠,死者女婿排頭,手端盤子以及燒紙、香、炮、黃表,盤子裏有小米,你要在圍著小廟左三右三,轉這六圈的時候便灑小米便喊著:“奶奶,你餓了就吃米,渴了就喝水,再等一會兒我們就來接你回去了。”

然後在小廟前燒點紙錢,之後這就可以回去了。

楊雪晴沒跟著一起報廟過,但也聽說他們夜裏有叫夜的風俗。這白天黑夜的是不是要去報廟,也真是夠繁瑣的。

不少人來看熱鬧的,也林林總總的挑著老楊家辦事的不足之處,比如說範氏沒的頭三天沒發喪,一般發喪是第三天的中午,就是把死人抬上車,至親也都要跟著車,而且這車是要主家親自去借,否則不吉利。

然後還要請個道士來,不請會落人口舌,往後煩心事也多著呢。

道士是要從第二天就開始念經的,反正念的什麼沒人能聽懂,孝子就要在道士念經的時候在一旁陪著,念一段,就要磕頭還一個禮,一直到念完。

自然,老楊家的人是不會請道士來的,而且村裏很多人家都貧苦,不請的也很多,這也就不說了。

隻是老楊家的這飯菜卻是怠慢了不少。

從範氏走後,在報喪之時,按照規矩老楊家就是要準備飯菜招待來吊喪的人了,人家接到報喪是第一時間趕來吊喪的,會送禮金,雖然都是一兩個銅板,但也是要招待的。

人家進門就磕頭,領白束腰和孝衣,對死人表示出了敬重。這時候就要擺筵席招待了,第一天可以稍差,但是第二天之後哪樣都不能掉了價,第三天更是冷盤熱炒不能怠慢。

然而老楊家的人都小氣,拿著楊梅跟秦玉芝要來的那五兩銀子也是舍不得花,除了那些喪事上必須要用到的東西,其餘的則是能省就省了。

這招待人的飯菜也是極為簡單,甚至都還不如老楊家平時的飯菜,這就引來了很多人的不滿。

不過這些楊雪晴倒是不在意的,她不在老楊家吃飯,也不管那飯菜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多年的軍營生活,什麼苦她也都吃過,進了深山極限體能訓練,一連幾天生吃蛇蟲的事也不是沒有過。

再者就是楊家沒買水。

這買水是什麼意思楊雪晴也不懂,就是聽說,在範氏走的第二天,就應該去最近的河邊買水,手裏還要拿著柳枝,在河邊哭一會兒,然後拿著碗從河裏舀一碗水,再把柳枝扔河裏,然後在河邊燒一炷香,香就放在河邊的泥裏,接著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的這一路上是要哭的,哭完了就該給範氏‘穿衣服’了。

而範氏沒經過買水這一招,是那天四個閨女接到報喪後直接來給換上的。

按說換衣服之前還要先洗洗的,聽說還有什麼說辭,但範氏這邊都沒有。

四個閨女也是懶,楊家老爺子也沒想起要先給範氏洗臉的事。

有人說那從河邊買來的水,就是要給範氏洗臉的水,因為沒買水,所以也就沒給洗臉。

楊雪晴聽著人們的議論,這無形中也是了解了一些這裏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