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送來的這一批物資,對於八路軍來,的確是很大的幫助,但是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盡管周衛國送來的物資,僅僅糧食就有上萬斤,的確是一個相當不的數目。
可實際上,相對於八路軍龐大的群體來,依舊是杯水車薪。
從去年的大規模破襲作戰結束之後,到今年以來,日軍反複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外加上經濟封鎖,導致根據地內八路軍的生活是越發艱苦。
當年進行破襲作戰的時候,八路軍100多個團將近40萬的兵力,如今基本上都先後陷入困難。
就太行山根據地,八路軍也有十餘萬人。
在日軍進行經濟封鎖之後,各團被迫下令化整為零,甚至把整個戰鬥團分散成以排為單位的遊擊隊。
在遊擊區內與日偽軍周旋,以養活這個群體,保證大家不被餓死凍死。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久之前,王大山一行隻出了一個連的人馬,就敢貿然伏擊一支日軍中隊,外加上偽軍的原因。
沒辦法,再不打的話,沒有繳獲,團部的戰士們怕是就要被餓死了。
而停留在團部的,也就隻有那一個連左右的部隊。
後麵與周衛國一行進攻鬼子的封鎖區,將運輸部隊送回八路軍根據地。
王大山下了命令,又把分散在周圍駐地周圍遊擊區域的一些部隊給召集了回來,這才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兵力。
這是相當無可奈何的事情,這部隊的規模大了,吃飯的人就多,吃飯的人多了,想要保證充足的後勤供應,就會變得十分艱難。
特別是一處駐地,由於百姓基礎有限,周邊的日偽軍數量也有限,能夠養活的部隊數量同樣有限。
在一個隻有100多戶的村子裏,想要養上一個團一兩千號的八路軍戰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隻能化整為零,而化整為零也導致了八路軍部隊在單方麵的戰鬥力直線下滑。
日軍也就趁機繼續壓縮八路軍各處根據地的生存空間,進一步使用囚籠政策,封鎖八路軍根椐地。
而日軍的這一係列針對八路軍的軍事行動,究竟對八路軍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不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三七年開始,八路軍中日戰爭爆發,八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開始抗日以來。
當時國軍政府給八路軍的是三個師的編製,五點多萬人。
可是從三七年到四零年八月左右,在大規模的破襲作戰中,八路軍突然爆發出來的兵力便達到了一百多個團,將近四十萬的兵力。
也就是,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八路軍的總兵力發展到了將近十倍。
這種規模的擴大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而在日軍進行對敵後的大掃蕩,將重心從前線對陣國軍正規軍,轉移到對占領區的八路軍之後,八路軍的抗日環境進一步惡化。
再加上正太戰役作戰結束之後,國軍方麵忌憚八路軍表現出來的實力,更是直接掐斷了對八路軍原有的後勤供應,這就導致八路軍根椐地的生活越發的艱苦。
緊接著,從1941年一直到194年末,這期間八路軍的數量基本上沒有大的擴展,甚至被迫縮再縮。
難道是八路軍的發展勁頭不如前幾年了嘛?
自然不是,隻是因為日軍在占領區針對八路軍的掃蕩,還有軍事行動實在是太多了,導致八路軍的發展受到了相當大的限製,日軍甚至將主要的軍事力量都用來對付占領區的八路軍上。
在日軍的軍事打擊,加上經濟封鎖的雙重壓迫下,從四一年到四二年八路軍戰士們的傷亡是相當慘重的。
還有因為非戰鬥的減員,比如凍死、餓死的同樣不再少數。
其中透露著多少的心酸和無奈。
而周衛國之所以出現在這太行根據地區域,就是不想看到這種慘狀再繼續下去。
聯盟送來的物資抵達八路軍總部的當,老總就下令將物資給做了劃分,下發到其他各團。
還有一些根據地的老百姓,日子也過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