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周朝逐漸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於周圍戎狹的不斷侵擾,王朝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國力消耗很大,國內矛盾日益尖銳。[21]繼位的周厲王,不僅不采取安撫民眾、發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引起民眾的不滿。三年開始。[21]
東周(春秋戰國)人的協助下製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即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十年的時間,秦國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麵,建立秦朝,定都鹹陽。
秦朝對內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地方上實行郡縣製,推行文字、貨幣、車輛、度量衡的統一。對外北擊匈奴、修築長城,南征百越、開鑿靈渠。中央集權製度奠定了中國此後2000多年的政治製度基本格局,對中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朝的一些政策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起義,天下響應,之後,項羽、劉邦起兵江淮共抗秦。項羽在巨鹿(今河北平鄉)殲滅秦軍主力,劉邦乘機進軍鹹陽。
前206年,秦朝滅亡,西楚王朝建立。項羽的西楚王朝,覆滅於前202年。
西漢
參見:西漢
漢朝是中國曆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曆史時期。當中是王莽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建都常安)。[28]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今河南洛陽)。[28]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29]
秦朝滅亡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為“漢王”,雙方為爭奪天下展開戰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劉邦即為漢高祖。漢高祖至漢文、景帝時期的漢朝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得到迅速恢複與發展,文景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即位後,政治上,推行“推恩令”的政策,鞏固中央對地方的控製;經濟上,實行鹽鐵專營、中央鑄幣;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儒學在此後的曆代王朝居於主導地位。這一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係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華夏族的永遠的名字。但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漢”這個稱謂一起使用至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