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本書開始寫到現在,書評區一直有幾類聲音在蔓延。我不是一個太習慣解釋什麼的人,所以一直以來的做法是認真的看這些帖子,然後采納其中善意的批評和指正。
當然了,就算是在大家的幫助下不斷修正自己,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作鋪墊和文字作轉折的,而且,這種轉折還不是每一個讀者都能接受的。因此,為了縮短和大家之間的距離,我想用下麵的這幾百字集中解釋下為什麼有人看了我的書會覺得很壓抑,或者說我究竟是想用這本書表達什麼。
首先說讀者反應最強烈的問題,那就是這本書的開頭很多人不喜歡,有人說我是真的把主角當成了小男生,有人說我是在“窮搖”,還有人說我是在玩兒傷痕文學。
其實從確定要寫這一本書的開始,我就沒打算把“葉開”當成一個人來寫,而是想把他當成一個點來素描一個時代,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個時代。所以說這很難,難到我不得不把書名從《生於1979》改成了《重生1979》,因為就像有的讀者說的那樣,如果我不掛上重生這兩個字,不但看的人很少,甚至我寫的東西太過現實而可能被“河蟹”掉。當然,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動筆寫這種長篇的東西,所以行文肯定是無法馬上就滿足那些在起點讀了幾年書的老讀者,這是我自己的問題,也是我的遺憾。
更多的時候,我自己總覺著這本書開頭的顏色應該是一種昏黃,一種回憶的昏黃,所以一開始我用了大量的素描或者叫直述。直到葉開遇上任涵,我才決定結束這種昏黃而該用青澀的顏色來表達自己想回憶的東西,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這部開始了它的第一個壓抑階段。
這種壓抑是有目的性的,我簡介當中不止一次的提到過“後悔”這兩個字,而“重生”題材的之所以有人看,就是因為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這樣的情愫在裏麵。所以其實我想表達的是一種很多年以後回頭看看的唏噓,隻有經曆過,才有後悔的權利,也才有權利去對著往事唏噓不已。
但有些人說“葉開”活過兩輩子,不可能對付不了這麼樣一個小女生,或者說不應該不知道怎麼愛一個人。關於這一點,我實在是不敢苟同。因為就算葉開活過兩輩子,或者說他在前世愛過別人,那也隻是他前世的事情,或者是他和前世那些女孩兒的事情。這就像咱們平常做菜,你可能很擅長某道菜,或者說你很擅長某類菜的烹飪,但如果給你一些你從沒見過的東西讓你做呢?
每段愛情之所以刻骨銘心,都是因為它和它包容的那個主角的唯一性,如果一個人不管麵對誰都是用一種方式去愛,那麼即便是他成功了,得到的也是一輩子的雷同。而且,這種愛一次和愛一百次相同的生活誰都不會追求,因為人們總是喜歡新鮮感的!
當然,也有人對“葉開”處理感情問題的方式,或者是對我大量引用“花癡”的寫作手法表示不滿。我在這裏想說的是,如果不太明白“葉開”處理感情的方式,請參看標題。
之所選1979這個有趣的年份,除了因為它是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之外,還因為它是“70後”和“80”後衝突開始的分割線,因此在這個矛盾的念頭重生的“葉開”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他身上應該是既有“80後”的張狂無忌,又有重生後因為受到“70後”這個大環境的熏陶而產生的含蓄與隱忍,而且因為這兩種矛盾同時出現在了他身上,所以他一直搖擺不定。
至於說書中花癡太多,我想有過類似經曆的朋友理解起來這一點應該不會很難,就像藍色鬱金香大大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和社交圈的大小決定了他的人脈關係。(原貼不是這麼說的!我因為記不太清了,所以隻能表達一下大概意思)
如果我寫的是一個整天不出閨閣的大小姐,那麼除了父母雙親和丫環之外,她可能誰都不認識。但我寫的是一個血裏有風的人物,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於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當中他有了自己的特點和性格標記,或者我們叫“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