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陳曦有事沒事都會鄙視一下曆史上遊,但是陳曦很少鄙視那些古代的思想家和古典科學的發展曆程。
上一個時代,也就是先秦,陳曦真的很想一窺全貌,然而曆史終歸是曆史,陳曦也隻能從典籍之中了解那一個時代的智慧之光。
如果說先秦之後的時代是學派追逐時代,然後逐漸掉隊的時代,那麼先秦之前,就是時代在追逐學派思想的時代。
你能想象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有人提出了社會主義終極狀態的情況嗎?那個時代有人提出了烏托邦的概念,然後瞬間就有人玩出了反烏托邦,甚至在反烏托邦的基礎上搭建出來了一整套完整的思想理論。
順帶這套理論你如果從各個角度驗證的話,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的問題,“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就問你服不服,人權和自由全部覆蓋。
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先秦以前的那些基本可以和怪物畫上等號,說句過分的,之後兩千多年中國文化的基礎就是那個時代形成,書麵語言,文學,習語,典故,成語等等基本都是那個諸子對掐的時代形成的。
所謂的大爭之世,爭得的不僅僅是國,更是諸子的思想,諸子的理論,數百年的爭鋒,數百年的碰撞,如果開始是智慧的火花,後麵估計火花都能烤串了。
之後儒家統一了諸子,徹底將所有學說壓倒之後,便再也沒有這種盛況了,諸子沒有了那個底蘊,儒生沒有對手。
當年儒家講求六藝,上馬為將,下馬為相,最後也一點點朝著時代屈服,變成了隻會之乎者也的窮酸書生。
沒有了禮樂對於儒生在道德思想上的約束和陶冶,沒有了射禦對於儒生在身體強健和鍛煉,又失去了數術的周密與嚴謹,僅剩的隻有書上的之乎者也。
後代的儒生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和追上時代的腳步,那才是見鬼了。
所以百家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各大學派之間的拚殺,各大學派之間的鬥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不斷增厚的底蘊。
雖說諸子百家的拚殺,免不了變成世家之間的攻伐,百家出思想,世家出錢出人出學校,最後形成近乎學閥-世家那種模式,不過相對於漢帝國能獲得的好處而言,陳曦覺得可以一試。
反正現在百家還是弱雞,別說學閥了,都快被儒家逼死了,搞不好有些學派都需要陳曦偷偷給補點營養才能活下去,否則的話,可能還沒熬出頭就掛掉了。
雖說學派這種,隻要打掉一家獨大的儒家,其他的學派就算是死了,也能從屍體裏麵長出來新的學派,可問題是有些學派早斷的連思想都沒有了,比方說什麼計然學啊,什麼揚子啊,什麼惠子刑名啊,這幾百年下來,諸子學派也跪了一片好吧。
所以陳曦的想法就是先養養,將諸子學派先養起來,甚至必要的情況下都可以給一些補助什麼的,管他是什麼下三濫,還是什麼上不了台麵,還是傳承久遠。
就跟菜園播種一樣,裏麵肯定會長出來奇奇怪怪的東西,不過這都不重要,管他是藥材,還是雜草,亦或者蔬菜,反正肯定能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
也許某天那裏會長出蒼天大樹,然後遮擋了陽光什麼的,到時候不行再伐倒,播種別的就是了,至於伐樹會不會壓塌自己的屋子什麼的,那就看個人的本事了。
反正現在大漢朝正餓著,需要大量種菜,其他都是毛毛雨了啊。
荀彧,荀攸等人也都知道是這麼一個道理,但是在以前的情況,儒家一家獨大的形勢很難動搖,而且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披上儒家外衣的百家也不敢亂來。
“所以說管好現在的事情就好了,至於未來,到時候再說吧,說不定到時候情況遠遠比你們估計的要好的多,再或者我們到時候已經做了土?”陳曦撇了撇嘴說道。
其他人聞言,皆是搖頭,也隻有陳曦能將這種事情看的這麼開。